現在網上關于設計院的討論很多,基本的結論都是以“勸退”為主。偶爾浮現幾個給設那些說好話、說好話的計院,往往都會成為他們的彈幕。點擊率遠遠超過了點擊率。
然而,奇跡般的是,設計院雖然有了“千錘百煉”的計劃,但更多的人,卻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回到醫院,大家都是加班加點,通宵達旦,精神抖擻,好像任何負面的評論都擋不住他們對繪畫的熱愛。。。每次我跟同行的朋友談起設計師的工作強度和時間,他們都會笑:“一定是賺得多,賺得多,就會情不自禁!”而當他們知道了設計師的薪水后,就會驚訝地問道:“圖點啥?”為什么明知道客戶拿不到錢,也拿不到錢,設計師還在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為什么明知道獎金和工作量是不成正比的,反而是做的越多,出錯的次數就越多,可設計師們就是這么執著,連需求都沒有確定?說句不過分的話,我所知道的設計師們比其他同行的工作勤奮多了一倍。他們個個都是兢兢業業,不知疲倦,就算是在商場上流行的“摸魚”,也是鳳毛麟角。就算是最“偷懶”的設計師,在任何一個領域,都能被稱為“勞動模范”,拋家棄子,日夜不停,日夜不停,無時無刻不在工作。并且,她做的很自然,沒有任何的抱怨。“院內院外”的鮮明對比,讓人忍不住問道:“為什么“卷王”的比例,要比設計院外高?”而人力資源的“努力程度”,也是一種正面的評價,沒有任何行業的區別。難道設計院的人事部經理,就是因為他們的運氣好,才會選擇最努力的人?
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最“卷”的不是人都到設計院去了,是設計院讓人“卷”。換句話說,一旦進入了設計院,他的“卷度”就會暴漲,比那些沒有被錄取的人高出十萬八千里。在心理學上,這就是“強化”的“操作條件行為”。例如,將一只老鼠放在一個籠子中,在它的面前放置一只鼠標,每次點擊鼠標,都會獲得一顆“食丸”,這是一種“獎勵”。
隨著時間的推移,“強化”了老鼠點擊鼠標的“操作”,使得那些“進籠”的小白鼠,看起來比“沒進籠”的小白鼠更努力,更“卷”。也就是“強化”了小鼠的“卷度”。若將“籠內籠外”之鼠比喻為“院內院外”之人,則可了解設計院之“卷度”之強弱?好像不行。因為,設計院的“獎勵”,并不是很固定,也不是很穩定。很多時候,一張圖紙都是白費的,或者說,你終于完成了,就說你的客戶已經走了。。。沒錯,設計師是做顧問的,但他們的收費標準,跟服務業比起來,就差遠了。而真正的服務行業,則是以“即時結算”為核心。例如,你坐出租車,距離越遠,即時計算車程的距離;你在店里住了一段時間,店里的錢就會一直結清;你可以咨詢一下律師,咨詢幾個鐘頭就要花好幾個鐘頭的咨詢費。。。沒有免費工作的“獎勵”(“白嫖”是一種恥辱!)。按照常理來說,設計師接受的“強化訓練”并不可靠,如果他一直在努力,而沒有任何收獲,那么“強化”的結果應該是非常糟糕的。不要著急,讓我們先來聽聽這個故事。美國科學院院士、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在一次偶然的周末被關進了自己的實驗室。當時,斯金納還在研究老鼠的“操作條件反射”,但是,他陷入了困境:給老鼠喂食的藥丸數量太少了。為了節約糧食,他決定“克扣”小白鼠的食丸,也就是在小白鼠按下操縱桿的時候,停止“即時獎勵”,而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將食丸交給按動操縱桿的小白鼠。
在這段時間里,不管小白鼠如何按下操縱桿,也沒有獲得更多的食物。之后,奇跡發生了,根據數據顯示,與獲得“即時獎勵”的小白鼠相比,這些被克扣“食丸”的小白鼠,按下杠桿的頻率,竟然絲毫不遜色于其他小白鼠!更不可思議的是,那些被克扣了食丸的小白鼠,即使沒有喂飽他們,他們也不會停止推桿!反倒是那些獲得了“即時獎勵”的小白鼠,在意識到按動操縱桿沒有“食丸”的時候,就會立刻“消極怠工”,對操縱桿的壓力也會急劇下降。看完之后,我恍然大悟,為什么設計院出了“卷王”。因為,設計院的“獎勵”,和那些被克扣食物的小白鼠,是一模一樣的!設計師們的努力往往是徒勞無功的,這就是“強化”設計師點擊鼠標的最好方式!就算是很久沒有“獎勵”了,他的鼠標點擊次數也不會減少!(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如果我們能清楚地認識到“投入—產出”之間的關系,我們就不會感到憂慮,也能更輕松地安排工作。而當“投入—產出”的關系不清楚時,人們就會產生一種焦慮,需要不斷地“卷”,才能緩解這種緊張,即使有一次拿不到獎勵,也會抱著僥幸心理,就像“賭徒”,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比一次失敗,一發不可收拾),也就是說,設計院的“白嫖”,就是“卷度”最好的提升方式。。。這個模式,讓“卷王”這個設計院,走上了一個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峰,被譽為“卷王之王”!斯金納的研究,在現在的設計院里,竟然是那么的管用。。。這讓所有人都忍不住感慨。
“強人-卷王”和關在籠子里的老鼠,又有什么區別?
上一篇: 獵頭們建議何時開始討論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