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裝配式建筑設計標準化水平
在設計階段,應提高設計的標準化水平,提高尺寸規格一致的預制構件的預制率,以實現批量化生產和運輸。具體來說,設計人員應以方便批量化生產為原則,根據裝配式建筑建造全過程進行構件設計,在不影響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統一構件的形狀尺寸。同時應該加強設計人員專業能力培養,提高設計人員專業化水平,根據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的發展實際制定合理的設計標準,促進裝配式建筑設計階段工作朝著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
2、裝配施工的生產環節進行優化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首先要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特別是要充分運用現代技術和智能化機械裝備,以達到批量生產的目的,并防止因機械停工、空缺等情況造成的資源浪費。其次,要重視對生產技術人才的專業培訓,加強對技術人才的培訓,做好相應的管理。如果在制造中,管理者可以著重于零件的脫模和維護,并建立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以避免零件的強度不符合要求。在此基礎上,對生產設備、工作面的布置進行了優化,并對其進行了合理的設計。預制件的制造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其制造的設備和工作區域的布局都是不合理的,這勢必會影響到生產的效率,并導致資源的浪費。采用計算機對制造設備布置的最優方案進行求解,從而達到減少零件制造費用的目的。
3、加強裝配式建筑運輸管理
在運輸過程中,應該首先對運輸計劃進行優化。在組件運輸前,合理的運輸計劃可以有效地減少生產成本。在編制方案之前,必須掌握各構件的特性,以便進行裝配和布置,科學地設計各構件間的間距。同時,要結合交通狀況和施工進度,制定出一條合理的運輸線路,并采取相應的緊急應對措施。其次,要強化交通管理。在運送時,必須嚴格遵守事先的運輸計劃。要實現車輛的合理調配,按施工場地的使用次序,進行零部件的擺放。比如第一次裝配的零件應該放在汽車的最外面或者最上面,并且要有相應的編號,這樣才能保證運輸的順暢。
4、提高裝配式建筑工作效率與質量
在工程建設中,首先要做到科學的管理,并對施工的程序進行合理的規劃。施工必須嚴格按照進度進行,并對預制件的吊裝方法進行規范,并對構件的吊裝順序進行合理的安排。其次,加強建筑工人的技術培訓,提高工地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施工現場員工的素質,既能減少工程造價,又能促進建筑業的長遠發展。最后,運用 BIM、 GIS、3D打印等先進技術,以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如果在前期利用 BIM+ GIS技術對土方進行模擬,以降低土方的數量,從而對后期的土方運輸車輛、人員等進行準確的估算,從而達到控制造價的目的。此外,利用無人機對工地進行空中測量,對測量資料進行加工,構建一個真實的三維 GIS點云模型,并將其引入 BIM三維工程規劃軟件,模擬調整臨時設施的布局,根據施工進度表,合理安排大型機械進場時間,以節省工期和費用。
5、強化宏觀管理
有關部門應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的監管力度。首先,對預制件的增值稅征收比一般的建材要高得多。要根據市場狀況進行合理的調節和管理,對增值稅的稅率進行相應的調整。其次,政府要加強標準化改革,建立統一協調、高效運行、政府和市場共同治理的規范化管理體系。現有的產品規范普遍不能適應裝配式建筑的要求,缺乏協作和規范,比如管道協調接口等。有關部門要根據市場需要進行調整和管理。
上一篇: 建筑資質第3次延期的本質原因找到了!
下一篇: 如何讓人才了解獵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