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011年目前畢業于上海某985高校,至于專業嘛...對的,就是其他專業同學眼中的“掏下水道”的(此處有淚目)。貌似上學時候唯一可以拿得出來講的也就是母校在該領域的專業排名,拿著所謂權威排行版,北清華哈工南xx的,找點顏面。
當然,這一切都是天真的我以為,事實上學校的專業排名和知名度,更多只是學校的科研能力的展現,對個人能力和社會需求性而言,相關性并不高。我用兩個維度來解釋這件事件。
第一:目前整個社會對給排水人才的需求分為市政和建筑給排水兩個板塊,就需求比例而言,后者更甚。而我驚詫的發現母校對建筑給排水的培養投入,實在是少得可憐,以至于畢業季在各大建筑設計院面試中,總工們有一個共同的疑問:你們在大學到底都學了點啥?搞得我一度自我懷疑,后來逐漸理解,建筑給排水版塊早已是應用型,對學校評級以及科研經費的貢獻度上確實占比太小,那自然是重點攻克水處理和固廢、大氣這些前言領域容易發SCI,回報比高的領域。感嘆母校的“務實”之余,也對自我專業能力和社會適配性重新定位,踏實走路,不敢飄著了。
第二:在面對畢業后第四年,面對那個給排水人的行業成人禮—注冊給排水專業考試的暴擊。
以下就注考聊聊自己的心得。有些一次通過的的同學,可能是剛好碰到大年,復習得還可以就通過了;或者是考試能力極強的朋友,小年也是能通過的。但是這兩種我覺得都不太具備代表性,前者運氣成分多,后者不能代表普通人,我一直覺得自己資質平平,所以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是普通人,那么后面的內容可能比較適合你。
2015年,是本人理論上可參加考試的第一年,參照歷年的考試時間,買了教材,開始獨學看呆書,做著一次通過的美夢,可是直到8月份的住建部的一紙停考通知,黃粱夢碎。
2016年,趕上了所在的設計團隊每周都會出圖節點的年份,這里先補充一下,小編畢業就在一家大型國企建筑設計院工作至今,那年周末都是連軸轉的,尤其接了兩個500多米的超限高層項目;人手方面,水專業只有三個人,甲方找了五家外審單位優化審圖,看圖的人不少于十個;進度方面,設計院一個月畫完幾十萬方的超高層,他們花兩個月審核,然后再給設計院十天修改,審圖再看二十天如此反復。審核報告動輒上百頁,發現沒改到位的一條扣款十萬。那一年小編活生生被憋成內傷,一度失眠甚至輕度抑郁,現在回想起來,都不知道當時堅持下來的源動力是什么,或許只是不想看到這樣被打敗放棄的自己,不愿妥協。就這樣每天十點十一點下班到家后看上幾個小時,但是這種碎片化的學習帶來的終究是慘敗。第一天的專業基礎上午56,下午58,第二天58慘敗收場。縱觀16~19年注冊水考試,16年是公認最簡單的,出現了3道原題,系統復習操練歷年真題的童鞋,很多應該是16年收獲紅本本了。
2017年,痛定思痛后,深刻意識到系統復習、知識要融匯貫通的重要性。多方考慮后,報名了上海彭老師培訓機構一起學習。現在很多童鞋會問報名培訓機構有沒有用,哪家好?對于這種忽視個體差異一概而論的提問,小編是抗拒的。我只能回答,像我這種在設計院工作,很難的有規律復習時間不屬于自己的人來說,是有用的。設計院的工作節奏不可能改變的,直播跟不上就看重播,大節奏跟得上就八九不離十了。寫到這里,沒有違和感的,好像2017年小編應該通過了吧,然鵝,并沒有...2017年考試題型全部改變(據說當年的出題老師全部換了一編),完全找不著思路和方向的題目很多,加上本人基礎不是很牢固,考場上心態很容易就崩了。我相信在當年的案例考場上,很多人內心都是罵娘的,那年我們公司八個參考同事全軍覆沒。記得當年出考場后下起的瓢潑大雨,還沒有帶傘,配上當時萬念俱灰的心情,真是應景...
2018年,早早就跟著上海某老師培訓機構開始復習,很早就把復習內容拆解到每個章節每一頁紙每個公式,將所有規范的條文和條文解釋對比后加以注記,貼書簽、做錯題本,將教材和規范的相關內容相互做索引,將教材上類似知識點歸納總結并相互索引,將每一個公式的每一個字母含義和單位用引線標注到教材上。做完了兩遍歷年真題,并在教材的相關知識點上做索引,在考試前一個月做完真題后,開始刷培訓機構模擬題,嚴格按照考試掐著時間完成了次模擬考試。這次終于如愿以償拿到紅本。
?
分割線————————————————————————————————
以上都是題外話閑扯蛋,上干貨:
一、有道而無術,術尚可求,有術而無道,止于術。
就是說在宏觀架構上,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過通過考試,如果失敗也一定抱著百折不撓的決心堅持參加考試,不要過于去尋求快捷的學習方法,在注考這件事情上,可能有運氣,但是沒有捷徑。
二、每年都要堅持復習和考試。
每年的注冊考試難易程度是有區別的,總體來說單數年較難,偶數年較易。也不絕對準確,但是連續難幾年之后,證的數量缺少了,總歸會有所放松的。我的感覺,12年到19年,由難到易排名如下:13、17、14、19、18、16、12,其實這個大家看通過率也大致能心里有數。
事物的發展規律總是動態平衡的,放水多了就要收閘,收閘久了就會放水。也是我前面說的要堅持考的原因。我有個同事,從13年考到19年,最終通過考試,不可謂不勵志,但是如果他在18年考后就放棄了呢,估計會留下一輩子的遺憾;同樣有另外一個同事,每年考試流于形式,考了五年17年受打擊之后放棄了,從此談注色變,注考成為他心里一生邁不過去的坎。
美國著名歌星凱莉·克萊森的一首歌得歌詞說:what doesn't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乍一聽很有道理。但對于失敗經常選擇放棄的人來說,這句話應該說是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injured,因為當困難降臨你沒有選擇面對而是逃避的話,它能帶給你只會是更大的傷害。而往往你在20幾歲沒有解決的問題,會在30歲40歲仍舊跳出來反復折磨你。
三、做到把你自己當成一個“白癡”來準備注考。
讀曾國藩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成為一代圣賢,帶軍打戰原則是:結硬寨,打呆仗!具體而言,就是不論和誰打仗,去了城池外先勘察地形,選好扎營地,挖壕溝、扎花籬,精髓就是“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不出奇兵”。懷著空杯心態,放下過往所有的基礎和成績,以初學者的心態,把教材從第一頁學到最后一頁。如果你僥幸想用大學和工作所學來應付注冊考試,很大概率你的結果是失敗,因為實踐和理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之前我們考友經常討論,工作是做建給板塊的,在考試時候最容易出錯的往往就是建給題目,思維慣性和用做項目設計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答題的話,將一次次給你迎頭暴擊,跳入命題人給你準備的一個個坑,反正總有一坑適合你。因為這不是一個IQ測評考試,這是一個個人精細度和意志力比拼的考試,如果你覺得自己IQ 140,不愿意認真準備想通過考試,那我建議你考CFA、CPA,那里的戰場更加適合你這種高智商人群,我們這里IQ100就夠用了,無非是自律和決心。
四、具體復習策略
(一)、專業知識
我認為專業基礎考試是沒有捷徑可言的,你只要下了功夫,就不會成為你的絆腳石;反之你如果想靠小聰明或者試圖尋求捷徑,三本教材草草瀏覽幾遍,那專業基礎考試就會成為你過不去的檻。我的復習建議如下:
1、? 首先通讀粗讀一遍三本教材,有概念的認知。
2、? 再細讀一遍三本教材,搭建知識體系。
3、? 對照規范條文、精讀教材,分解消化章節知識。
首先,我認為是最重要的,比如學習建給中熱水章節,需要將教材和規范的相關內容同時對比學習,翻閱相關規范的條文解釋(這件事情只要用心做了,你會發現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來規范的條文解釋,并會有相互補充,多選題往往會圍繞這種知識點出題);其次,要習慣歸納相關知識點,比如《室外排水規》中多處條文提到了哪里要設閘門井、哪些地方要設水封井等,規范并沒有統一寫在一個條文,你可以去歸納,并相互索引規范中提到的頁碼。第三,可以將歷年真題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知識點摘錄抄寫到教材中相應章節,注意記筆記用你吃奶的勁寫最小能辨識的小字!!!
前幾天看到一個共事的小朋友豪氣沖天,剛開始就大字橫飛,復習到后面發現沒法下筆了,只能另換一本教材開始。
(二)、案例考試:
1、拆解到每個章節每一頁紙每個公式,將每一個公式的每一個字母含義和單位用引線標注到教材上。
2、歷年真題是最好的案例訓練素材,沒有之一。市面上各種模擬卷滿天飛,在真題沒有啃完之前,不建議去花大量時間做各培訓機構的模擬卷。再就是由于思維定勢是每個人都有的障礙,建議準備一個錯題本,把常錯易錯的題目記錄下來,過一個月后拿出再做一遍,一遍遍強化記憶,直到改正過來為止。
五、臨場發揮和答題技巧
(一)、第一天專業基礎考試:
臨場應試:考過注冊的老鳥都知道,專業基礎考試全部是選擇題,單選40題,每題40分;多選30題,每題兩分,多選少選不得分。很多朋友會覺得,多選分值高啊,前面單選不需要怎么翻書,不會猜一個,多選好好翻書,這樣不香嗎?但是按照本人和考友多年的備考經驗,而我們的結論恰好相反:單選40分建議都翻書找到答案,因為答案只有一個,翻書找到基本都能做對,要保證拿到35分以上;多選題總歸會有你死活做不對的題目,看起來四個選項都定位到書了還是不能確定對錯的題目,也會有翻書定位到就能做對的題目,把握住后者,做對8道以上多選拿下16分以上,你就過關。
(二)、第二天案例考試:
1、拿到卷子花兩分鐘通覽全卷,有全局難易概念后再著手答題。
2、第一遍先做會做容易做的題目,超過三分鐘沒有任何思路的題目果斷放棄!果斷放棄!果斷放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你時刻提醒自己,這是一個通過性考試,你只需要60分,但是歷年下來通過率要么個位數要么百分之十幾,為什么呢?你可能會說命題老師壞,各種挖坑各種突發狀況。但是這其實都不是理由,因為事后一看自己會做的題目絕對不止六成,快要交卷了發現好幾個一看就會的都沒做!!!OMG,前面的時間都在跟難題死磕吧,是不是總覺得差一點就做出來的最終還是沒做出來?你活該!這就是當局者迷,所以你如果能撥云見日,那么勝算就比別人大了幾分。
3、會做的題目要保證最對;如果花兩分鐘做出來的題目,再花一分鐘通讀下題干檢查一次,你可能會發現一個坑。
4、把握整體時間,為涂答題卡預留五分鐘以上時間,不要卷子寫滿了答題卡沒時間涂就被收掉,考場上不要指望監考老師多給你一秒鐘;再就是寫完整個答題過程后,要在題干問題后面的括號內寫上答案,比如[A] ,切勿因小失大錯失兩分。
5、見第一條。
?
上一篇: 知不足而后進之環評工程師學習歷程
下一篇: 環評工程師掛靠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