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環評從業人員,13年從業至今。2021年一次性通過了四門考試,廢話不多說,放圖!
雖然是19年就可以考試了,但是19年就裸考參加了兩門,考試那天起床起晚了,沒去參加考試,技法考試沒帶筆,還有一個悲催的是案例答題第一題位置寫錯了,幾個小文寫完了才發現寫錯了,又謄寫了一遍,考了45分。各位考友考試一定要注意啊,千萬不能和我一樣不靠譜,把各種問題全踩了一遍。
接下來說一下真正的復習經歷吧,僅提到我個人或同事用到的資料,其他幾個機構資料聽網上其他考友說也很好,但是我沒有看過,就不提了。
4個科目的800題、50題一點都沒翻看,教材基本沒看。
大概是從2020年7月開始復習吧,不過聽課也斷斷續續,沒用什么心。8月底休假,開始全心準備考試,剛開始的時候,狀態不好,不能投入進去,所以打包去省圖書館了。圖書館7點開門,一般是六點半到,排隊等開門,上午聽一門課程(導則),下午一門(技法),晚上回去聽案例,基本每天是10個小時以上的。
1、導則:所有導則和標準全部打印的原文,先看一遍導則原文,然后再聽課件,聽完課件,直接做機構的練習題。之后導則原文再復習了2-3遍,歷年真題做了一遍。我導則聽得是LH的,不過個人感覺,導則聽哪個機構影響不大。800題沒做過,導則教材也沒看。考前做了JP+LH的模擬題,準確率大概80-90%。
用到的資料:導則和標注原文、機構精講和沖刺課件、機構練習題、真題。
2、技法:技法我不太懂,全部用的JP的資料。先聽的精講課,聽下一個要素的時候,通過白皮書回顧上一個要素的內容,同樣同步做了機構的配套習題+真題。猶豫時間有限,精講和沖刺課件都是聽了一遍,白皮書看了大概3-4遍吧。去年11月中旬考試,我好像是大概10月底買的21版綠皮書,時間有限,重點做了不懂得地下水、地表水部分和感覺比較重要的水和氣的措施部分,有些不懂得內容,通過做題基本都理解了,所以感覺做題還是很有必要的。教材看了極少一部分,大概記得就看了看地表水那塊的一少部分內容。考前做了JP的模擬題,準確率大概80%。20年個人覺得分數還是可以的,考了107分。
用到的資料:JP精講和沖刺課件、機構練習題、真題、JP白皮書和綠皮書。
3、法律:時間有限,法律沒有聽精講課件,大概是考前20天吧開始的法律,直接聽得JP老師的精講課件,然后通過白皮書回顧了一遍+課件回顧一遍。考試前一天,朋友分享給我了一套JC的壓卷我做了做,印象中壓中了1-2個原題吧,具體不太記得了。20年法律126分險過。
同事21年考前兩三天吧,聽了JC的沖刺課和模擬卷,聽他說21年考到了大部分的題,他21年法律考了130+。
用到的資料:JP沖刺課+白皮書、真題,JC壓卷一套
4、案例:20案例就聽了FXF的課件,時間太趕,第三輪的歷年真題解析也沒有先做一遍,直接聽的講解,買了21年的JP綠皮書,基本沒看。20年案例沒過,差2分。不過20年4科中,也是案例投入的時間最多的,從開始9月份-考前,案例從沒間斷過,但還是沒過。
重點說一下21年案例復習情況吧。21年僅復習了案例,其他三科都沒看。
21年1月11日發布成績,我大概成績發布后兩三天開始學習,課件全程聽的FXF的,第一輪和第二輪都是聽了兩遍,污染類第一輪是把課件打印出來,又看了2-3遍。第一輪配套的練習題沒有提前做。先全部聽完了前三輪,然后再回顧聽的第一輪,之后再定期回顧課件。
第三輪真題講解是先把真題自己做了一遍,然后再聽的講解,有些覺得很重要很好的地方,我抄下來了,做了少量的筆記,回顧了大概2遍筆記。
FXF之后的四五輪的習題講解,我也是先做了一遍,然后再聽的講解。
考前做了JC和FS的模擬題,感覺兩個機構的模擬題都很好,給的答案也都比較靠譜,不過感覺JC第二套稍微有點點偏。JC2套模擬題,做了一套,然后聽的講解,第二套沒有做,直接看的講解。FS好像是有4套習題+模擬題,我總共做了3套,講解全部聽了,給的答案精煉又靠譜,比FXF的答案簡短不少。我買了JP的綠皮書,不過做了一少部分。還有,買了真題解析,直接看的答案,沒有再看題干信息,但還是沒看完,看了大概有50%吧。
還有,LW老師提到的幾個文件也下載下來看了看,大氣處理技術導則看了2遍。如果時間有限的話,這些規范和導則完全可以不用看的,機構講解的時候重點都會寫上的。
用到的資料:FXF課件+JC模擬題+FS練習卷和模擬卷+JP綠皮書+真題解析+LW老師提到的幾個規范文件的原文+大氣處理技術導則。
以上就是我的備考經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絲絲的幫助,有什么想說的、想問的,都可以給325建筑網小編留言哦!最后祝大家都能順利通過環評工程師考試
下一篇: 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考試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