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強烈不建議開工作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建議開公司申請資質,并且不是造價咨詢資質已經發文放開了嗎。
你有這樣的想法當然是一件好事,說明兩點,一是你的造價水平肯定還可以,基于口碑,已經有過私活主動找上你了;二是你有一顆不斷進取的心態。作為一個過來人,這種工作室我見過兩個,他們都要拉我入伙,不過我都拒絕了,另外勸退過一個。拉我入伙那兩個不聽勸退的其中一個在8個月后大家一拍兩散,另一個現在還在,只是變成了個人的工作室。這種結果其實很好解釋。
首先,你能接觸到的所謂的私活,基本上可以概括到這幾個方面,施工項目工程資料、施工單位投標文件、施工圖預算、施工項目結算書、以及造價咨詢公司實在忙不過來外包給你的工作等。施工企業的造價私活,你能接到的都不會太大,如果大項目,施工企業老板不傻,企業會請專人來做。
個體老板借用施工單位資質承接的小項目,是私活的主要來源。所以能到你手上來的,基本都是小活,當然也有資金雄厚的個體能承接企業大型項目的,但是畢竟是極少的,記住,這是企業發包的項目,企業發包的項目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成本控制比較嚴格,個體施工老板賺不到太多的錢,那么到你手上的私活開價也不會很高。
而政府發包的項目,清一色都是清單計價,也就是量都算好了只需套價就行,即使項目很大,也不復雜。造價咨詢單位的私活就更不用說了,基于成本的考慮,他能給你開很高的價?或許價格還不錯,那肯定是超級復雜繁瑣,工作量大,耗費時間長。
說這么多,我只想強調一點。那就是這些私活哪一個你是不能獨立完成的?,何必非要以工作室的名義去接,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大家一起分嗎?如果你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轉包嘛,花錢請人做就行了,接一棟樓的預算,土建自己做,安裝找別人做,這不需要我多說吧。
如果是工作室的名義接來的私活那就造成了一個很致命的問題,很容易影響團結。你說賺的錢大家一起分吧,結果有的人接活多有的人接活少,有的人一直是找a做的,結果發現b做的更好,從此以后只找b了。你說賺的錢進各自腰包吧,那工作室存在的意義是什么?本來你接一個私活賺兩千,現在辦公室房租要錢吧?電腦打印機要買吧?鎖要買吧?水電費要交吧?這些除開,結果你只賺了1200了。你非說你們大家關系好,都跟親兄弟似的,那還開什么工作室,每個人每年賺的錢都拿出來大家平均分好了。前面所說的兩個工作室解散都是因為這些事,說白了大家聚在一起的原因是因為各自都能接到活,而大家離開組織單槍匹馬闖江湖的原因也是因為各自能接到活。
造價咨詢公司會好一點,有股權分配,有進退機制,有老總,有工資、有提成、有獎金,說白了老板和員工都是雇傭關系。你說,那我也把工作室制度按公司的機制來。結果又有新問題出現了,之所以找到你個人的私活,都是為了節約錢,而公司接的活都是簽合同來的,利潤會高一些,而且,那不叫做私活。所以我建議如果你真想辦工作室,那就辦公司吧,現在資質也簡單了許多。
如何承接到私活?說白了就兩點,一提高自身水平,二多認識人。如何接到更多的私活?說白了就一點,樹立好口碑。
提升自身水平不細說,自己把握。認識人可以稍微說一下,你可以先從接觸各類個體老板開始,通過個體老板認識更多的個體老板,畢竟他們是私活的主要來源。
還有一類人,他們就像野鬼一樣,在招投標市場上風生水起,俗稱標販子,也可以通過他們認識到更多的個體老板。
再就是業主、代理公司、審計公司等,這類人一般不好深交,因為要么都是通過中間人認識的,要么是你有求于他(目前來說,投代理公司的標、被審計公司審計也可以算是有求于他)。如果你把他們都搞定了,開公司吧,很簡單的,要么自己注冊要么借塊牌子搞分公司,都不是什么難事。
最后樹立口碑就不說了吧,就是如何做人的問題,這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不怕吃虧、不計較得失、隨和一點、勤動腦、愛思考都是在哪里混都需要具備的好品質,也是我的幾句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