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行業混,如果你沒有建造師證書,很多時候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特別是一建,關系到你能不能獨立帶項目,能不能拿下大項目的資質,甚至直接影響跳槽和漲薪。我2015年從科研行業轉進施工單位,第一次考一建,那時候用的本科證直接報名,基本算是裸考,書沒看完,題也沒做幾套,最后四門全掛。當時考的是市政專業,現在回頭看真是不自量力。市政不是說有多高深,而是覆蓋面太廣,光是大類就包括市政道路、橋梁、隧道、管道、給排水、場站、綠化……問題是,畢業三四年的人,能參與的項目頂多一兩個,其他的完全是靠想象和理解。所以光看書根本搞不懂那些東西,很多專業術語、流程圖、施工方法,看半天也懵。我是第二年開始轉變思路的,聽了一些網上找到的輔導機構的視頻,慢慢就理解了不少內容。市政這個專業,最難不是技術,而是你沒接觸過太多,光靠書本根本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那年我做了不少真題,也刷了一些模擬題,結果是三門公共課過了,實務差一點。總結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低估了實務的難度,時間沒花夠。
?
到了2017年,其實我就差一門實務,按理說應該是最有希望的一年,結果偏偏趕上裝修房子,那段時間基本沒怎么復習。誰經歷過就知道,裝修比考試還累,天天跟我媳婦跑材料市場,看設計、定施工隊,腦子里全是地磚和乳膠漆,哪還有心思看實務?結果考試自然是掛了,差幾分,又多拖了一年。2018年我不再抱任何僥幸心理,直接放棄公共課的復習,把全部時間砸在實務上。反正以前學過,印象還在,重點攻克最難的實務。我找了個口碑還不錯的機構,系統聽了他們的精講班、沖刺班、點睛課,還有串講的知識點串聯,非常有用。聽下來你就會發現,雖然老師不同,內容八九不離十,命題套路也差不多。關鍵是:他們教你怎么寫出得分點,怎么答題有條理、有邏輯。我跟著看視頻的同時也刷了不少真題,不是為了做對多少題,而是為了訓練答題思維。尤其是問答題,不怕不會,就怕你不寫。你只要寫上幾個關鍵點,哪怕不完整,照樣有分。公共課我是最后兩周才翻了一下資料,用一本通過了一遍內容,做了幾套真題,連錯題本都沒做,也沒總結框架,純靠之前的基礎應對。
?
最后一次考試,終于全科通過,整整走了四年。說實話,這四年一路走來真的挺累的,但我從不后悔。因為這個過程教會了我一個核心道理:建造師考試最重要的是實務,誰能搞定實務,誰就能通過考試。實務難,但也沒有那么神話。關鍵是方法得對,時間得跟上。你要理解,不是死背,而是把知識點吃透,再學會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另外我想提醒一點,很多資源網上都能找到,不一定非得花大幾千報班。貼吧、論壇、QQ群、網盤鏈接,自己多花點時間,資料一大堆。當然,如果你預算夠,找個靠譜機構系統學,也沒問題。只是別迷信那些押題、總裁班,有的吹得天花亂墜,最后還不如你刷十套真題來得實在。對后來人來說,我只有一句話:備考時,把重心放在實務上,公共課只要不拖后腿就行。每年考不過的,基本都是栽在實務上。你把這門啃下來,其他都不是事兒。愿每一個搬磚人都能早日拿到那張建造師證,徹底告別“無證寸步難行”的被動狀態。
下一篇: 隱蔽式掛證,終究躲不過這幾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