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年初,住建部“四庫一平臺”正式上線動態核查功能,并在5月首次公示了10家存在資質異常的施工企業名單。時隔兩個月,這批企業中仍有5家未完成整改,部分甚至依舊沒有配備任何建造師,出現了“擺爛”跡象。
?
然而第一批問題尚未完全處理完畢,平臺又于近期公布了第二批13家資質異常企業。這次的最大變化是,除施工企業外,首次納入了5家監理企業,標志著動態核查的范圍正在擴大,監理、勘察、設計資質企業也將被納入常態化核查。
?
這5家被公示的監理單位中,包括一家監理綜合資質企業和四家專業甲級監理公司。按理說,這類企業級別不低,但“四庫一平臺”顯示其幾乎都是**“空殼企業”**——沒有一名注冊監理工程師,其中一家甚至還持有施工資質,同樣無任何注冊人員。
?
盡管被標注異常,住建部并非“一刀切”,仍設有整改寬限期。第一批整改完成的企業已解除異常標記,因此這些監理企業若愿意補齊證書與人員要求,仍有機會保住資質。相比施工企業需動輒十幾個一級建造師,監理企業整改所需證書數量更少,操作門檻相對較低,只是取決于企業是否愿意花錢整改。
?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監理工程師考試改革后,證書數量大幅增加,市場處于飽和狀態。盡管如此,依然有不少監理企業未能達到資質人員配置的最低標準。此次整改風波,也反映出部分企業完全依賴掛證、缺乏實際業務能力,已經無法適應監管趨嚴的趨勢。
?
未來,隨著動態核查機制常態化運行,加上社保聯網、人員實名制要求全面推進,資質異常企業將持續暴露。而在社保與證書雙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不排除更多監理與設計類空殼企業會因整改難度或成本過高,最終選擇放棄資質。
?
這場整頓無疑將對監理工程師和設計類注冊證書的市場帶來一定影響。企業整改需求的增加,可能階段性拉高優質證書的價格;而對“只掛不干”的證書持有人,未來生存空間也將愈發收緊。證書市場將朝著“實人實崗、證崗相符”的方向加速清洗,整個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規范化轉型。
上一篇: 企業資質臨近到期,投標是否應廢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