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建筑行業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趨勢——建造師投標出場陳述重新流行起來了。這股變化,不僅改變了招投標的操作流程,也對建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的招投標:名字一填,靜待中標
在以往的招投標過程中,很多建筑企業的操作可以說是相當“簡潔”。只需要在投標文件中填寫一位符合要求的項目經理名字,等項目中標后,再安排其他人實際負責即可。至于填寫的項目經理本人,往往是象征性存在,真正參與項目管理的情況并不多見。
這種操作的背后,實際上滋生了大量的“掛證”現象。很多項目經理只是將自己的證書掛在企業名下,收取一定的費用,既不參與實際工作,也不承擔實際責任。
為什么現在要求建造師本人到場陳述?
然而,這種“紙上談兵”的局面正在被打破。近期,江西、杭州、大連、上海等地的招投標項目,紛紛明確要求項目經理(建造師)本人必須到場進行陳述和答疑。
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三:
1.防止造假,確保人證合一。 如果投標文件里列的項目經理連現場都不出現,那么招標單位怎么能相信這個人是真正負責項目的人?
2.提升工程質量保障。 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動輒幾十家、上百家企業搶一個項目,篩選標準自然要更高。項目經理親自答辯,可以更好地判斷其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為后續工程質量把關。
3.促使項目經理真正參與項目。 如果連最基本的項目介紹、答疑都無法勝任,又如何能勝任復雜繁瑣的施工管理和現場協調工作?
中小建筑企業:成本壓力下的新挑戰
對于大量中小建筑企業來說,這種變化無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過去,出于節省成本的考慮,很多中小企業在投標時選擇使用掛證項目經理,既減少了人力支出,也規避了真正招聘項目經理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和資源。
然而,當建造師必須到場陳述時,掛證項目經理的問題就暴露無遺了。這些人往往對項目毫無了解,臨時被叫到現場,既無法清晰表達項目情況,更無法應對招標單位的專業提問,這不僅直接影響投標成功率,甚至可能導致企業在招標過程中信譽受損。
在這種背景下,中小企業若想繼續參與競爭,必須要真正引進、培養能夠實際履職的建造師,形成穩定、專業的項目管理團隊。這無疑增加了用人成本,但也倒逼中小企業走向更加規范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
有實力的企業:脫穎而出的機會
與中小企業的困境相比,那些本身擁有雄厚實力和專業團隊的建筑企業,則迎來了新的機遇。
在如今的投標評審體系中,企業資質、項目業績、財務狀況固然重要,但項目經理的專業背景、實戰經驗、陳述水平,也成為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一位能夠沉著應對提問、清晰表達施工思路、熟悉項目細節的建造師,將極大地提升企業在投標過程中的競爭力。
可以預見,未來真正具備項目管理能力、能夠親自出面答辯的項目經理,將成為建筑企業爭搶的重要資源。而能夠提供“人證合一、專業過硬”團隊的企業,也將在競爭中獲得更大優勢。
行業規范化大勢所趨
此次建造師出場陳述潮,實際上也是整個建筑行業規范化發展趨勢的一部分。
掛證現象長期困擾著建筑市場,不僅影響了工程質量,也增加了項目管理的風險。而出場陳述要求,正是從源頭上遏制掛證現象,倒逼項目經理必須真正了解項目、參與項目、管理項目。
對于個人來說,這也是一個信號——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項目管理經驗,才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而對于企業而言,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資質和價格的競爭,更是團隊專業能力的較量。
總之,建造師出場陳述的回歸,正在悄然改變建筑行業的投標生態。未來,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唯有不斷提升專業水平,才能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占據一席之地。
上一篇: 資質延續大潮來臨,建筑證書市場再起波瀾
下一篇: 資質延期疊加動態核查,福建企業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