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行業,“考證”早已成為一種趨勢。無論是出于職業晉升的需求,還是希望拓寬就業渠道,不少人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各類證書的考試中。但你是否冷靜思考過:你花時間考的這個證書,真的值得嗎?
被取消的證書,還值得去考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從2019年起,人社部等多個權威部門陸續清理了一批“無效”證書。截至目前,已有76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被正式取消,這些證書早已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2023年,人社部再次發聲:職業資格評價必須嚴格依據《國家職業資格目錄》進行,目錄之外的證書一律不具法律效力。換句話說,不在目錄內的證書,根本不被官方承認,既不能掛靠也不能加分,更無法作為用人單位招聘或晉升的憑證。
“山寨證書”層出不窮,別再被割韭菜了!
盡管國家政策已明確方向,但市面上一些培訓機構依然以“行業發展”“技術革新”“升職加薪”為噱頭,大肆推銷所謂的“新型崗位證書”。
諸如“智能建造師”“BIM高級工程師”“碳排放管理師”等聽起來高大上的名字,其實很可能就是山寨證書,這些證書常常掛靠在“某某協會”“某某研究中心”名下,看似權威,實則毫無實用價值。
更令人痛心的是,許多工程人輕信了這些宣傳,花費了數千甚至上萬元報名學習,結果拿到的僅是一紙“培訓證明”,連企業都不認可。
如何辨別證書是否正規?
其實方法很簡單——認準《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這是官方唯一認可的職業資格清單,只有列在目錄里的證書才具備法律效力。你可以在“中國人事考試網”“人社部官網”或地方人社局平臺上查閱目錄內容,避免被騙。
另外,還有一些真正有價值的職業證書,比如注冊一級建造師、注冊結構工程師、安全工程師等,這些證書雖然難考,但是真正受到行業認可、能帶來實質性收入的。
盲目考證,反而是職場陷阱
證書的本意,是用來驗證專業能力。但在某些人眼中,證書卻成了“一夜翻身”的捷徑。看到別人考了就跟風去報班,完全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
更有甚者,為了考試日夜奮戰,透支健康、疏遠家庭,最終卻發現這個證書既不能加薪,也沒幫自己找上好工作,甚至反而成了簡歷中的“減分項”。
現實中,真正影響職業發展的因素,除了證書,更包括實際經驗、專業能力、溝通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單憑一個證書,并不能決定你在行業中的位置。
工程人考證沒錯,關鍵是要理性考證、精準定位。你考下來的每一本證書,應該是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能力象征”,而不是成為你生活的負擔。
別被山寨證書割了“韭菜”,也別被行業焦慮推著跑。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再去決定要不要考那個證書,才是更成熟的職場態度。
上一篇: 證書價格還會漲?先看看這組數據!
下一篇: 建造師證書掛靠去哪找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