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住建部和人社部對建筑業掛證現象展開嚴查,意在遏制證書掛靠、確保專業人才與實際崗位相符。然而,在整治過程中,有聲音提議將重點放在女性建造師上,認為她們考證更可能是為了掛證而非從事項目管理工作。這一提議引起廣泛爭議。針對“應優先查女建造師掛證”的說法,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其合理性,分析嚴查掛證行動在性別方面的公平性。
?
觀點一:嚴查女性掛證,公平嗎? 持此觀點的人認為,許多女建造師考取證書后并不親臨工地工作,因而認為重點查女性掛證更為高效。確實,工地現場的女項目經理少之又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女建造師掛證的可能性更高。與現場管理壓力較大的男性建造師相比,一些女性確實更傾向于考證后掛靠,借此獲取收益的同時兼顧家庭。但這種觀點的另一個層面卻不容忽視,男性建造師掛證的數量或許并不亞于女性,將檢查目標聚焦在女性身上,有失公平。
?
觀點二:公平檢查,消除偏見 另一方觀點認為,嚴查掛證應摒棄性別偏見。無論男女,都存在因掛證獲取收入的情況,將女性特別標記為掛證“高風險群體”不僅存在性別歧視的嫌疑,也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嚴格來說,掛證的實質性核查應該是社保、公積金、合同是否與實際單位一致,而非僅關注性別。且在施工一線管理崗位上,也并非沒有女性建造師活躍的身影,將女性簡單歸類為“掛證群體”并不合理。
?
掛證現象的復雜成因 在探討掛證現象時,需要了解一些女性建造師考證的初衷。對一些全職在家帶娃的寶媽或從事自由職業的女性來說,考取建造師證書不僅是為了解決社保問題,同時也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然而,即便持證人僅偶爾到工地或項目中走動,若能與單位社保信息相符,并按期出勤,嚴格說來也很難簡單地界定為“掛證”。可見,在“嚴查”與“掛證”中有許多灰色地帶,部分掛證行為較難從表面定義是否合法。
?
嚴查社保、單位與公積金一致性 此次嚴查掛證現象的重點放在社保、單位和公積金的核查上,而非具體的現場考勤。這主要是因為社保一致性是衡量是否真實任職的有效手段。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私營企業并不為員工繳納公積金,因此本次嚴查的主要目標可能集中在國企、事業單位及部分公務員身上。私營企業中掛證現象或許相對隱蔽,這也是制度設計上的一個難題。
?
性別之爭?建造師資格不該被標簽化 “女性考建造師搶占資源、影響男性發展”的言論近年來屢見不鮮,認為女性不做項目經理卻考取資格證書是對男性工作的擠占。然而,任何一個資格證書的取得都需要個人付出不懈努力,不能簡單歸類為某種性別的“資源占用”。尤其是在男性占據主導的工程管理領域,少數女性建造師通過考證獲得的資格本就來之不易,她們完全有權利選擇如何運用證書。在這個過程中,個別人的掛證行為并不代表所有持證女性,男性同樣可能存在類似問題。因此,單單將掛證現象歸結為女性的問題,顯然忽視了實際情況的復雜性。
?
考證不易,付出應被認可 很多從業人員將建造師證書的掛證行為歸因于日常工作的繁忙,尤其是一線項目經理們,工作性質確實讓人很難靜下心來看書備考。但寶媽們在家需要照顧孩子、處理家務,并非一無所事,許多寶媽擠出時間學習備考的辛苦并不比項目經理少。一些女性建造師的出現,是因社會需求與個體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她們選擇這種方式增加收入、獲取社保保障,原因多種多樣。假設一位男性建造師可以坦然地持證而不從事項目管理,那么一位女性選擇同樣的方式也無可厚非。
?
最后的反思:掛證問題的深層原因 目前建筑業的性別分布現象雖然客觀存在,但卻并不代表女性在管理能力或現場經驗上天然不如男性。許多女性工程人活躍于設計、造價、資料管理等崗位,甚至擔任項目經理、總工、總監等重要職位,只不過數量相對較少。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尊重個人能力和崗位需求,才是建筑業公平與發展的基礎。
?
綜上所述,掛證現象的查處應以社保、公積金等客觀標準為依據,不應將某種性別特定化。女性建造師作為工程領域的參與者,付出過辛勞和努力,嚴查掛證無可厚非,但不應帶有任何偏見。畢竟,專業性和責任心才是建筑從業的根本。
上一篇: 一級注冊建筑師掛靠價格跌慘了!
下一篇: 一年三次掛靠,搞垮6家單位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