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山東省住建廳發布關于印發《山東省高品質住宅設計指引》的通知。其中重點內容節選如下: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米!結構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于70年!住宅設計應提高結構的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于70年,鼓勵提升至100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采用裝配式時不應小于130mm。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00m。設有戶式中央空調和集中新風系統的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10m。鼓勵有條件的項目適度加大空間高度,提高至3.30m以上。
分戶墻應采用不小于200mm厚混凝土墻體(或其他能達到50dB以上隔聲效果的構造措施)。除廚房、衛生間、陽臺外的住宅樓板應設置厚度不小于5mm的隔聲墊。衛生間優先采取不降板或小降板的同層排水技術。室內主要功能空間的光環境應保證至少60%面積比例區域采光照度值不低于300 Lx,且平均時長不少于8h/d。
戶型
最高入戶層為二層及二層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個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一臺電梯,且轎廂深度不應小于1.40m,寬度不應小于1.10m。入戶層為四層及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單元應至少設置一部可容納擔架的電梯,擔架電梯候梯廳深度不應小于1.80m。十二層及以上的住宅,每單元應設置兩部電梯。電梯候梯廳和樓梯平臺共享時,平臺深度不應小于2.10m。首層門廳、地下大堂通向電梯廳的通道凈寬度不宜小于1.50m。戶門外宜留有進深不小于1.50m的緩沖空間。
住宅首層可設計下復式結構。
戶門洞口寬度單扇門不應小于1.10m,子母門不應小于1.30m,高度不應低于2.30m。小區地上、地下
小區主要出入口應預留進深不小于10m,面積不小于200㎡的緩沖空間。
地上單元門宜采用不小于1.80m×2.30m(寬×高)的金屬框等材質的玻璃門。
地上單元大堂使用面積不宜小于15㎡。大堂應進行精裝修設計,采用與建筑品質相匹配的耐污、耐久的裝飾材料。
車位配建比例不低于1:1.2,垂直停車車位尺寸不小于2.5m×5.3m,100%預留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安裝條件。
地下車庫主車道凈高不宜小于2.4m,宜形成環線,主車道上方宜做辨識度高的頂棚處理。
綠色低碳
綠色建材應用比例不應低于50%。
鼓勵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
推進BIM技術在住宅建設全壽命周期應用。
城市面貌
沿快速路、主次干路沿線的建筑宜適當加大退讓距離,避免形成“一堵墻”。
建筑以現代風格為主。
建筑色彩協調統一,不宜超過三種主色,色彩搭配與城市風貌、周邊建筑相協調。
注重山墻面及第五立面的設計。
12月20日,山東省住建廳發布關于印發《山東省高品質住宅設計指引》的通知。其中重點內容節選如下:
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米!結構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于70年!
住宅設計應提高結構的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于70年,鼓勵提升至100年。
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采用裝配式時不應小于130mm。
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00m。設有戶式中央空調和集中新風系統的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10m。鼓勵有條件的項目適度加大空間高度,提高至3.30m以上。
戶墻應采用不小于200mm厚混凝土墻體(或其他能達到50dB以上隔聲效果的構造措施)。除廚房、衛生間、陽臺外的住宅樓板應設置厚度不小于5mm的隔聲墊。
衛生間優先采取不降板或小降板的同層排水技術。
室內主要功能空間的光環境應保證至少60%面積比例區域采光照度值不低于300 Lx,且平均時長不少于8h/d。
戶型
最高入戶層為二層及二層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個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一臺電梯,且轎廂深度不應小于1.40m,寬度不應小于1.10m。
入戶層為四層及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單元應至少設置一部可容納擔架的電梯,擔架電梯候梯廳深度不應小于1.80m。
十二層及以上的住宅,每單元應設置兩部電梯。電梯候梯廳和樓梯平臺共享時,平臺深度不應小于2.10m。
首層門廳、地下大堂通向電梯廳的通道凈寬度不宜小于1.50m。戶門外宜留有進深不小于1.50m的緩沖空間。
住宅首層可設計下復式結構。
戶門洞口寬度單扇門不應小于1.10m,子母門不應小于1.30m,高度不應低于2.30m。
小區地上、地下
小區主要出入口應預留進深不小于10m,面積不小于200㎡的緩沖空間。
地上單元門宜采用不小于1.80m×2.30m(寬×高)的金屬框等材質的玻璃門。
地上單元大堂使用面積不宜小于15㎡。大堂應進行精裝修設計,采用與建筑品質相匹配的耐污、耐久的裝飾材料。
車位配建比例不低于1:1.2,垂直停車車位尺寸不小于2.5m×5.3m,100%預留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安裝條件。
地下車庫主車道凈高不宜小于2.4m,宜形成環線,主車道上方宜做辨識度高的頂棚處理。
綠色低碳
綠色建材應用比例不應低于50%。鼓勵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推進BIM技術在住宅建設全壽命周期應用。
城市面貌
沿快速路、主次干路沿線的建筑宜適當加大退讓距離,避免形成“一堵墻”。
建筑以現代風格為主。
建筑色彩協調統一,不宜超過三種主色,色彩搭配與城市風貌、周邊建筑相協調。
注重山墻面及第五立面的設計。
設置感應式嵌裝腳燈,臥室、起居室、長過道的照明宜采用雙控開關控制。
9? 結構構造
9.1 為全面提高高品質住宅的使用壽命、質量品質和長期價值,住宅設計應提高結構的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于70年,鼓勵提升至100年,并按《百年住宅建筑設計規程》DB37/T 5213的標準要求執行。
9.2 住宅結構設計應采用成熟和可靠的技術、工藝、材料,滿足綠色發展及可持續性需要。結構設計應采用抗震性能良好的結構形式,其適用性、耐久性及抗震性能應滿足國家標準、規范的相關要求,鼓勵適當高于國家標準、規范的要求。
9.3 結構設計應充分考慮戶型空間的可變性。住宅設計應從建筑全壽命周期考慮,提倡采用有利于空間靈活分隔的結構體系和墻體。住宅套內給水、供暖、電氣管線宜采用管線與主體結構分離技術,管線分離應用比例不宜小于50%,便于在不損傷住宅主體結構的前提下,進行線路改造或維修更換。
9.4 客廳、多廳一體等空間不宜出現結構梁。
9.5 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采用裝配式時不應小于130mm。
9.6 在吊柜、熱水器、太陽能水箱、燃氣鍋爐等懸掛重物處部位應采用結構加強措施。
9.7 外墻保溫材料、室外設備、管線等應采用安全可靠的防墜落措施。
9.8 地下室、衛生間、屋頂等重點部位應采取措施防止開裂及滲漏。
10? 智慧科技
10.1 打造綠色智能小區,搭建區域互聯網、物聯網體系,宜包含安防監控系統、智能家居系統、智慧物業等內容。
10.2 實現光纖到戶,宜采用無源全光網絡,光纖入戶帶寬應滿足非接觸式數據傳輸技術要求。
10.3 在小區主入口、主要道路、重要活動場所、樓座單元(包括室外及地下車庫進入樓座單元處、單元大堂、電梯轎廂)等關鍵位置,宜全面設置高清數字視頻監控,小區周界應設置周界攝像機或電子圍欄等防護設施。
10.4 小區應在出入口、單元大堂設置非接觸門禁系統。
10.5 住宅電梯應設置智能監測設備,防止電動自行車進入。
10.6 小區內應設置高空拋物監控和全景攝像頭,老年活動場地和兒童活動場地應設置無死角監控。
10.7 精裝修住宅宜設置智能家居系統。智能家居系統主要功能宜包括智能中控系統、智能照明系統、無線WIFI系統、智能安防系統、室內環境檢測系統、多媒體娛樂系統、智能醫護系統等。
10.8 積極發展智慧物業,主要包括搭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規范物業服務數據采集和集成,推動設施設備管理智能化,促進居住小區安全管理智能化,拓寬物業服務領域,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上一篇: 如何判定你的證書是掛靠著?
下一篇: 南京工地塔吊倒塌事故,3死1傷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