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試必備
長達八個小時的考試,戰勝結構工程師的考試有時候需要運氣,但是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準備好了工具,考試自然也不會發揮的很差。所以值得強調的是考試之前必須準備的能夠提高做題速度和考試效率的幾樣小工具:
手表、計算器、
書立、
硬的塑料拉桿箱。
至于書寫筆,
隨著后期準備考試做題量的增大,自己要注意買一些大量書寫的情況下也不會因為手心出汗而打滑的中性筆。筆者考試的時候是在小學教室進行的,可想而知,那狹小的空間和低矮的課桌查閱規范的時候會多么的不方便,因此書立也就顯得格外重要,至于為什么要強調是硬塑拉桿箱呢?在空間狹小的條件下,我們可以將考點出現頻率比較小的諸如質量驗收規范等放在旁邊的塑料箱子上,那樣也是非常順手的。
筆者在2017年進行一級結構工程師考試的下午,旁邊的考生把桌子上放不下的規范放在了箱子里,每次拿規范的時候都要掀開拉桿箱,要命的是每次掀開都要蓋在我的拉桿箱上(過道狹窄,僅能平行放下兩個拉桿箱)。
當我查閱規范時,就要給他蓋回去,
當時真的是心中有一萬只草泥馬呼嘯而過,
也是因為這個因素,
比較擅長的下午的科目沒有發揮好。
四、考試經驗分享
為什么說準備這個考試是痛苦的?在漫長的準備過程中,本人每次出行都要背著將近20斤的書來來去去,考試的34本規范加上七七八八的復習資料大約要70斤左右。但是現在看來回報卻是豐厚的,在人證合一的大趨勢下,無論在工作還是在對整個行業的理解上你都會覺得比以前提升了好多個層次。
開始劃重點啦!
對于通過考試來說,結構工程師應用到的學科按重要程度排序應該是: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結構動力學、土力學,至于理論力學,鑒于大學時小編沒有好好學習,不知道講的是什么,自然飄過~。尤其是材料力學和土力學,要想通過專業考試的同學,一定要惡補一下。
至于考試帶什么書,小編認為備考時所用的各種復習資料和真題是沒有必要帶進考場的,6分鐘一道理注定了你即使碰見很熟悉的題也沒有時間去題庫里面找,除非你強大到能把每年的真題和指導材料倒背如流。從而,要通過這場考試,對于上一篇文章《結構工程師考試經驗(上)》中提到的2、4-6、8-11、13、14、18項規范要能做到一看考題就能知道對應哪一本規范的哪一節,大概多少頁,這也正是開卷考試的魅力。
下面就是考試計劃的問題,筆者讀過一些結構論壇里寫的經驗分享,統計下來通過這門考試需要的時間大概是800個小時左右,意味著你每天4個小時馬不停蹄的看要準備200天+,小編在準備考試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看20頁書,有的時候會4個多小時(做20頁題的時候),但是有的時候一個小時就能看完(解讀規范條款的時候),所以在我看來,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但是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合理的運用時間,相信不需要800小時,通過考試也是極有可能的。
本人作為一名研究生,碩士期間主要研究抗震。期間積累的閱讀經驗告訴自己讀一本書要讀三遍(僅針對本人)才能運用起來,
第1遍的時候是注重理解,知道每個知識點的由來;
第2遍注重掌握,知道如何串聯知識點做到掌握正本書的全局;
第3遍即使應用和創新。
結構工程師的考試運用上述定律該怎么去合理制定復習計劃呢?
算下來,現在準備考試剛剛好呦^_^,
是不是無比激動的想要開始著手準備了呢?
那么復習資料怎么正確的選擇呢?本著不推銷的佛系助考理念及他人版權問題,小編決定不在此公之于眾了,實在不知道買什么好有選擇困難癥的考生可以私信我,本人可以把我當時準備考試的復習材料名稱分享給大家。對于已經有資料在手,想要跟著小編一起學習的考生也不要著急,如果你已經開始學習,那么最近這段時間可以先把上一篇文章《結構工程師考試經驗(上)》中提到的靠后的規范學習一下,后期本公眾號將開足馬力助考。另,歡迎加入結構工程師的學習群,后期分享資料、答疑等問題都將在群里進行。看在小編辛苦編輯的份上,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本文章~
上一篇: 結構工程師考試經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