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前同事小A,在2019年考過了注冊給排水證書,當年他拿到注冊證書后正好趕上院里面有一個工業廢水處理的項目,要做初步工藝方案設計,時間緊任務重,再加上大領導挺重視這個活兒,就想多找幾個骨干人員來一起做,覺得小A剛考過了注冊給排水,進組來負責一部分的工作應該沒問題,于是就讓小A也一起參與了進來。
當時項目組長分配給小A的任務,是去計算生化工藝段的參數,結果3天后組長找小A要方案,小A支支吾吾的說沒做完,組長問他到底做到什么程度了,他說工藝選型不會定,組長直接懵逼了,問他你不是剛考過的注冊給排水嗎?怎么連個具體生化工藝參數都確定不了呢?結果小A反問:你讓我算沒問題,但是你得告訴我你準備用什么具體的工藝啊?畢竟不同的工藝計算方式是不同的。等組長給他定好了具體工藝后,小A沒用半天,就呼啦啦的算完了。算完后組長怕出問題還親自復核了一遍,結果還好,小A的理論知識還是非常扎實的,別看第一次算,也基本沒出什么問題。
從這個事例中屏幕前的各位都看出了什么信息呢?當然我相信會有人說小A就是那種典型的會考證不會工作的書呆子,別看頂著注冊工程師的頭銜,實際上名不符其實。但是對于這種看法我卻并不認同,相反我認為小A是一個及其有潛力的種子工程師,他現階段存在問題的根源,僅僅就是因為他從業的時間還短,以前沒接觸過這個,而一但補全了經驗,那么他就會充分發揮他理論知識體系扎實的優點,工作效率會遠高于那些沒有接受過成體系知識學習的人!
遺憾的是,我最終沒能看到小A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環境保護工程師,因為他在年前就離職了,理由是環保行業并非他的菜,他不想賺這種辛苦錢,包括他考證也僅僅就是為了掛出去,然后開一間自己喜歡的花店,過那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為此我還惋惜了很久,畢竟那些能考取證書的人,都是身兼大毅力和高智商的優秀人才,如果肯塌下心來繼續在這個行業內深耕的話,那么對于提升行業所做的貢獻,絕對會比那些沒有證書或者考來考去就是考不到手的人,要大的多。
不過小A這類人看待證書的角度,也解釋了為啥主管部門要對注冊制度下狠手的原因,試想這種考完證書就掛靠的做法,是主管部門設置注冊制度的初衷嗎?原本一個很有希望成才的人,就因為考過了證書就躺平,是主管部門想要看到的結局嗎?所以成也蕭何敗蕭何,正是很多從業人員這種對于注冊證書的歪曲解讀,才造就了目前注冊制度面臨的尷尬現狀。所以未來制度的制定,肯定會降低企業資質對注冊證書的依賴,進而轉變注冊工程師們“考證養老”的觀念,同時針對具體項目提高注冊人員要求,讓注冊制度真正能夠為工程建設行業服務。
在今天之前,我覺得注冊制度未來的出路,就在于完全弱化企業資質,大力強化個人執業,但是在仔細思考后,我還是覺得完全實行個人執業制度是不太可能的,畢竟不符合我們的國情,也許有的小伙伴們會說了,人家西方某些國家就是這么干的,怎么到了咱們國家就行不通呢?這很好理解,我國作為基建大國,相關從業者基數大,如果全部改為個人執業,完全靠個人拉團干活,這不就是變相鼓勵干私活嗎?為了拿活不擇手段,各種無序競爭、低價中標,只能導致行業出現更多更嚴重的人員管理混亂、勞資糾紛等現象,畢竟個人對個人的剝削根本沒有底線可言,而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根本不完善,管理如此眾多的個人執業者,和管理數量相對較少的公司,你認為哪個更容易點呢?
但是改革也是必須要進行的,所以我預計未來的模式,會是以企業為載體,然后實行有限度的個人執業,企業和個人雙重擔責,這符合更符合我們這個國家在集體與個人上的固有觀念,也不會提高現有的管理難度,這才是真正符合我國國情的政策,而非全盤接受西方的那種完全個人執業的模式。
今天想和大家說的內容,大致總結的話,實際上就是以下4點:
1、對于個人來說,掛證不掛章,只拿收益不擔責的“掛證時代”,終將落幕;
2、對于企業來說,關于資質方面的負擔肯定會降,但是沒有企業資質需要維護并不代表沒有相關注冊人員需要維護,否則沒人蓋章負責,企業指望什么拿活,怎么活下去呢?
3、對于新政后還有必要考證嗎?如果你是本行業從業者,還想要提升專業能力的話,那么該考還是得考的,如果你對于現狀也很滿意,并不需要額外增加學習負擔,那就另當別論了,但是后面會面臨什么行業狀況,就不好說了。
4、不要太在意別人幸災樂禍的言語,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你可以不認同,但是你沒必要去嘲諷。
今天就這樣了,如果你認可325掛靠網小編的觀點,還請幫我點個贊和再看,我是325掛靠網小編,歡迎各位的關注!
上一篇: 繼續反對,新版設計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