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給排水工程師18—21萬元/3年,注冊暖通工程師12—15萬元/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25—28萬元/3年,注冊一級建筑工程師8—12萬元/2年(掛章12—16萬元)。2016年底,一份《各證書最新掛靠價格一覽表》在各種證件掛靠網站上熱傳。(1月15日法制日報)
一個職業資格證書掛靠一年,就有幾萬到十幾萬不等的收入,著實令人羨慕嫉妒恨。而且,這只是證書的使用費,如果需要持證者到現場的話,什么出場費、誤工費等等,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考個證掛出去就能掙錢,從中不難窺見,資格證違規掛靠真是一個“亂”字了得。
違規掛靠資格證之所以走俏,就因為這是一件能讓持證人、中介機構和租用企業三方得利的事情。對持證人來講,可以不用工作即可獲得高額回報。對中介機構來講,可以通過牽線搭橋從兩頭收取好處。對租用企業來講,不僅提高了資質檔次競標籌碼,而且可以節省大筆聘請支出。
把職業資格證掛靠在別的單位賺錢,雖然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但它所帶來的危害卻不容小視。一方面,這些證書掛靠的企業大多名不副實,往往是“一流投標、二流施工、三流管理”;另一方面,那些掛靠證書的人都是沖著錢來的,哪個證書值錢就去考哪個,根本沒有從事相關行業的實際工作經驗。而這,勢必會給工程質量埋下安全隱患。
揆諸現實,并不缺乏這樣的教訓和事例。2014年底,清華附中體育館及宿舍樓工程工地發生坍塌,造成10人死亡,4人受傷。據住建部公布的處罰通知顯示,工程項目備案項目經理葉耀東就存在掛證行為。更離譜的是,某環評機構的環評報告,竟是動漫專業的學生從網上下載模板照葫蘆畫瓢的“杰作”。
事實上,證書掛靠是法律法規嚴格禁止的行為。如今,違規掛證卻成了公開的秘密。造成這一尷尬局面,除了相關部門睜只眼閉只眼的縱容外,違法成本過低、處罰力度不夠也是重要原因。畢竟,現行法律對‘掛證’行為并沒有明確的處罰措施。加之吊銷、撤銷注冊執業證書等行政處罰起不到有效震懾,掛證有禁不止也就不難理解了。
違規掛證市場供需兩旺,可不是什么好現象。整治這一亂象,關鍵要向大數據借力,實現數據共享、信息互通,才能使人證分離及時現出原形。與此同時,加大查處懲戒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徹底斬斷掛證背后的利益鏈條,讓掛證人員吃苦頭,讓掛靠企業觸霉頭,以此倒逼他們不敢再打掛證的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