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書掛靠,曾是無數工程人眼中的“副業神話”。不用上班,不用出力,只要證在,就有錢到。過去一個造價師證,輕松年入幾萬。如今,卻只能換來一臺二手手機。行情之慘,遠超預期。
?
監理工程師張工對此體會最深。去年他靠掛證還能收兩萬元“證書租金”,今年被企業直接砍到五千。理由很明確——“四庫一平臺”全面上線,掛證數據一查即露,風險太高,老板寧愿崗位空著也不敢再掛證。張工苦笑說:“證書現在成了燙手山芋,掛也不是,不掛也沒處用。”
?
掛靠價格暴跌,并不是偶然,而是時代的必然。技術革新先動了刀。BIM軟件把造價算量變成點鼠標、拖模型,原本需要經驗累積的工作,如今大部分流程被自動化取代。監理也不再需要“坐辦公室等問題”,很多項目要求實時拍照、自動打卡上傳系統,證書真正的價值被壓縮到了備案和合規上,遠不如以前“包攬一切”的地位。
?
更現實的沖擊來自供需反轉。過去,項目多、人少,證書自然吃香;如今項目銳減15%,反而考證人數暴增40%。市場上一下子涌出大量有證無崗的工程人,供遠大于求,證書價格一夜崩盤。房建類證書從5萬跌到1.2萬,監理和造價證更是紛紛破價,市場幾乎沒人愿意高價接盤。
?
在這種局勢下,繼續幻想“掛證躺賺”的人,注定會被淘汰。證書早已不是鐵飯碗,充其量只是入場券。真正決定你能不能吃飯、能不能漲薪的,是你有沒有本事把圖紙變成預算、把現場變成利潤。張工意識到這個轉變,決定不再指望掛證收入,而是實打實地跑工地、看規范、學流程。三個月啃下兩本技術規范,拿下一項實際項目后,他反而漲了三千工資——靠能力,不靠證。
?
工程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徹底洗牌。洗掉的是那些只想靠證混日子的“躺平掛靠族”,留下的是愿意動腦、動手、動腿,把知識變成產值的實干家。證書會貶值,能力不會。當“證=錢”的等式被打破,新的價值公式正在建立:能力 + 實操 + 信用 = 長期飯票。
?
別再幻想靠一紙證書安穩過日子,未來拼的不是你掛沒掛上證,而是你能不能真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