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幾年,關于“建造師證書嚴重飽和”“考了也沒用”的聲音越來越多。在各種社交平臺和行業論壇里,不少人說證書價格暴跌、掛靠費腰斬,甚至感嘆“證書遍地是,沒人要”。但真相真的如此嗎?數據或許能給出更清晰的答案。
?
首先來看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實——全國一級建造師的注冊總量只有68.3萬人,而廢棄未注冊的證書超過51萬本。也就是說,盡管每年都有大量人通過考試拿到證書,但真正完成注冊、在企業里執業的只占一部分。換句話說,“證書多”≠“實際可用建造師多”。
?
再看看行業規模。中國目前約有10多萬家建筑企業,從業人員超過3500萬人,其中真正持有建造師證書的人也就200萬左右,一級建造師更是僅有六十多萬。相對于整個建筑行業的龐大體量,建造師依然是稀缺資源。很多企業在資質審核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建造師人數不達標,有些地區甚至出現98%的企業因人員不足被通報的情況。
?
而從2023年的考試數據來看,建造師證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拿。一級建造師考試通過率大幅下降,全國合格人數預計不到13萬人,比2022年減少了21.3%。福建、新疆等地的通過率更是下降了30%以上,難度明顯提升。尤其是像市政這類科目,“錯一個字就丟分”的閱卷標準讓不少考生叫苦不迭。
?
那么,證書真的不值錢了嗎?答案是:在分化。
?
無業績、無項目經驗的證書,確實在貶值。這類證書的掛靠價格可能只有1萬出頭,行情已經回落到歷史低點。但有業績、能獨立承擔項目的建造師,行情依然火熱,年收入能達到12萬甚至超過30萬。真正被企業需要的,是能干活、能出結果的人,而不是僅僅“有證”的人。
?
所以,那些說“建造師證書沒前途”的觀點,其實只說對了一半。證書的確不是萬能通行證了,考出來只是入場券,不代表就有穩定收入或崗位。但對那些真正想在建筑行業長期發展、愿意下現場、做項目的人來說,建造師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資質,而且價值正在回歸實際能力。
?
結論很簡單:證書從不決定一切,但沒有證書,也別想上桌吃飯。
?
想靠證書賺快錢的時代確實過去了,但靠能力吃飯的時代從來沒有結束。如果你有證、有經驗、有責任心,這張證依然能帶來不錯的職業回報。別被“證書爛大街”的說法誤導,真正的稀缺,從來不是紙,是能力。
上一篇: 從火熱到冷卻:監理工程師的“性價比神話”終結了嗎?
下一篇: 五萬到七千五,造價師掛證神話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