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資質改革深入推進,掛靠市場的規則悄然生變。"一延五"政策落地后,企業在證書配置上不再一味追求數量覆蓋,而是更關注精準配置與實戰能力。這一轉變直接打破了原有的證書供需平衡,帶來了典型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大量普通持證人員供過于求;另一方面,具備業績的核心專業人才卻一證難求。
?
掛靠市場也因此進入“兩極分化”時代。普通注冊類證書的含金量持續走低。隨著資質門檻的降低和新證數量的激增,加之部分持證人陷入“證書疊加”內卷,市場價格持續下滑。企業對于這類證書的需求也在迅速萎縮,甚至出現費用腰斬的情況。
?
相反,擁有項目實績、平臺經驗或稀缺專業背景的注冊人員卻愈加吃香。審核制度趨嚴,企業更看重“真本事”,使得這部分人才成為市場爭搶的焦點。同時,部分非主導專業人員因考核放寬、不查業績,促使企業采用“職稱替代”策略,以降低資質維護成本。這種組合拳式的用人策略,既提升了成本效益,也為市場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解法。
?
歸根結底,市場永遠獎賞稀缺價值。資質審核邏輯已從“看證書”向“查能力”轉變。對于工程技術人員而言,成長路徑也需隨之升級:不止要“持證上崗”,更要“持證+實戰”。脫離實戰的證書,只能短暫維系“掛靠紅利”;而能夠將證書轉化為實績、持續創造價值的工程師,才是行業長期紅利的真正受益者。
?
在這個改革驅動、價值重塑的時代,與其抱怨市場冷熱,不如主動適應變化、提升自身稀缺性。只有把握住這輪“掛靠進化”的主動權,才能真正跳出紅海內卷,實現職業躍遷與價值躍升。
下一篇: 二建證書成上崗證,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