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自口罩事件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劇烈轉折。放眼市場,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服務行業,普遍都面臨生存困境,企業破產倒閉的比比皆是,失業人數激增,拖欠工資現象頻發。甚至連傳統意義上“鐵飯碗”的公務員、教師、醫生等崗位,也開始出現降薪、延發甚至發不出工資的情況。
?
一句老話說得好,“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
就連過去風光無限、財富自由的老板們,如今也有不少淪為“老賴”,背負巨債,四處逃避追討。我在中山認識的一位老板羅總就是其中一例。還記得2021年初我們初次見面時,他30出頭,資產千萬,精神煥發,從廣州到中山項目地的路上,他在女主播的直播間刷禮物,耳邊不斷傳來“感謝羅總的大飛機”的聲音。那時的他意氣風發,活得比大多數人都精致瀟灑。
?
但時隔兩年再見,他已不復當年模樣。受恒大事件波及,公司賬戶被凍結,現金流斷裂,項目工人紛紛討薪,員工大批離職,連辦公室租金都無法支付。談話中他苦笑著對我說:“這輩子就算去開滴滴,也不想再干工程了,真不是人干的。”這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
?
更扎心的是,他至今仍拖欠我20.8萬元工資,基本無望追回。
?
其實類似的遭遇并不少見,工程行業的小老板們,辛苦打拼十幾年,攢下些資產,卻在這波經濟風暴中被“一刀切”,落得個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的悲劇,實在令人唏噓。
?
一個被忽視的現實是:
我們能賺錢,很多時候并不完全靠能力,而是因為趕上了時代的好風口。過去十年,只要敢借錢、敢做項目、敢擴張,幾乎就能賺到錢。可如今的營商環境早已截然不同。
?
市場競爭遠比以往激烈,風險成倍增長。一旦負債,基本很難再翻身。更糟糕的是,很多人一旦賺了點錢就開始膨脹,大規模擴張,租大辦公室、招大團隊,結果在經濟下行周期中被狠狠反噬,死在“膨脹”這條路上。
?
**對普通人來說,**此刻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活下去”。
?
節省開支、保住工作、提升技能、積累儲蓄,才是真正的安全感來源。而考證、兼職、發展副業,是當前大多數人能做的現實選擇。
?
然而,哪怕是在相對“穩妥”的證書掛靠市場,一建的行情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火熱。現在一級建造師證書價格持續走低,很多中介單都開不出,不得不選擇轉行,還有一些干脆走上詐騙之路。
?
比如,最近一個建造師在群里爆料,有中介給他的房建一建證報價3萬元一年,聽起來誘人,實則基本拿不到錢。行情真實價格遠沒那么高,這種“高價”往往只是幌子。
?
我建立了一個黑中介名單群,加入名單的公司越來越多,行業信任崩塌已是不爭的事實。想要掛證的朋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熟悉的不合作,永遠是第一原則。
?
很多人誤以為做中介很好賺錢,其實現實非常殘酷。一個小業務員提成低得可憐,還得不斷拓展新資源,陌生電話一堆,人和人之間信任極難建立。像我這樣,寧愿經營公眾號、抖音、小紅書,把自己透明地展示出來,也是為了建立信任——只有先信人,才談得上合作。
?
但若信任基礎都沒有,證掛得再好、傭金再高,也只是鏡花水月。你讓我去合作陌生電話中介,不如讓我直接注銷證書。
?
很多人吐槽一建爛大街,不值得考,可年年報考人數仍在上漲,說明現實是:大家都在偷偷內卷。生活太難,副業太少,證書依然是許多打工人為數不多的選擇。
?
更殘酷的是,考試難度也在不斷加大,淘汰率高、成本高、準備周期長。考完后發現行情低、回報小、回本慢,簡直是多重打擊。
?
這正是當前中國經濟“死亡螺旋”的一個縮影:
行業內卷 → 價格戰慘烈 → 企業利潤降低 → 員工工資下降/裁員 → 消費能力下降 → 市場進一步萎縮 → 企業再陷困境。
?
每個人都是鏈條上的一環,人人都在內卷,卻沒人真正獲益。錢難賺,消費縮,物價跌,中國事實上已陷入通縮。
?
當下時代,投機思維已經行不通。對大多數人來說,理性、節儉、穩中求進才是王道。考證、兼職、積累技能是可以選擇的方向,但別再寄希望于一紙證書逆天改命。
?
掛證不是“黃金飯碗”,中介不是“錢袋子”。真正的底氣,來自你自己的儲備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