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行業流傳一句話:“有證在手,飯碗不愁。”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擠進考證大軍,尤其是二建和一建,成為建筑類從業人員及“準從業者”的首選。而在考證的背后,不僅僅是為了一份資格證明,更是一條灰色而復雜的“掛靠產業鏈”,支撐著許多人“補貼家用”的現實需求。
?
以二級建造師為例,門檻低、通過率相對較高、部分省份甚至放寬了專業限制,掛靠價格也在1萬到5萬元之間不等,堪稱性價比極高的“入門證書”。因此,哪怕很多人并不在施工一線,甚至根本沒打算進入建筑行業,也仍然積極投入到備考中。而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非從業者”,他們考證并非為了從業,而只是為了多一份收入來源,為生活補貼點費用。
?
很多人考證,并非因為“熱愛建筑”,而是出于現實的無奈。工作不穩定、工資偏低、養家壓力大,甚至有些人是帶娃的全職媽媽、待業青年、下崗工人,為了“能多掙點錢”,拼命備考,擠出夜晚的時間啃教材、刷真題,熬夜聽網課,就為了通過考試拿到這本可以變現的證書。
?
而正是這股龐大的“考證需求”,催生出一條完整而灰色的產業鏈。從頭到尾,幾乎每個環節都能“變現”:考前培訓班、線上網課、代報名、售賣“絕密押題”、資格后審操作、證書注冊指導……環環相扣,利益捆綁。而當你一旦考取成功,各類中介便會自動找上門來,有的打電話,有的加微信,有的私信騷擾,五花八門,遍布網絡與社交平臺。
?
掛靠證書的中介市場也早已形成了“規模化運營”,不再是某個“朋友介紹”的個體行為。如今,正規的、非正規的中介公司遍布全國,甚至有跨省布局、設立辦事處的大型機構,擁有上百名業務員。他們一頭對接持證人,一頭聯系施工企業,實現“低買高賣”的雙向吃利。比如某地的一本二級市政證書,企業掛靠價報出3.5萬元,而給持證者的費用只有1.5萬元,中間2萬元的差價就進了中介的腰包。
?
更令人心寒的是,有些持證人甚至遇到證書詐騙,不僅掛靠費一分錢沒收到,反而證書被人盜用,面臨法律風險。更有施工單位在獲取證書后,專門用于辦理資質,通過資質再轉手“賣項目”,輕松實現幾百萬的套利,而持證人卻僅拿到幾千元、上萬元的“掛靠費”,甚至還要擔心被住建廳查到時承擔連帶責任。
?
“掛證”在現行法律法規中早已被明令禁止。近年來,全國各地住建系統持續加大“動態核查”力度,證書實名制、社保比對、項目在崗登記等機制相繼出臺,監管越來越嚴。然而,整個行業在灰色邊緣依然游走著一大批人。大家心知肚明掛證有風險,卻依然前赴后繼,不是因為僥幸,而是因為生活太過艱難。
?
對于考證者來說,如果能在建筑行業中找到實際從業崗位,自然是最穩妥的發展路徑;若無從業計劃,靠“掛靠”獲取收益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既然努力考了證,還是應當謀劃更穩妥的出路,比如轉向施工管理、招投標、成本預算、設計支持、建材銷售等相關崗位,實現證書與職業的雙重結合。哪怕入行晚一點,也好過一直懸著心掛靠過活。
?
證書可以是門檻,也可以是橋梁,關鍵看你怎么走。未來的掛靠市場會越來越小,而真正靠實力立足行業的人,才是最后留下來的贏家。掛靠,不是終點,只是一個起點。而選擇起點的方式,將決定你走多遠。
上一篇: 建筑行業考證與掛證的冷思考
下一篇: 一建市政掛靠火了!年入30萬+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