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啟動了新一輪建筑資質的動態核查,各地政策雖然細節不同,但整體趨勢高度一致:嚴查掛證、壓實資質人員配置,尤其對注冊建造師的使用規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安徽省最新出臺的一則動態核查通告引發廣泛關注。該通知明確提出:注冊建造師不足的企業,在三個月內必須完成整改;如果該企業通過人員轉出方式補證,且該轉出建造師所在企業因此資質不達標,那么這本證書將被視為無效。換句話說,不僅要查你有沒有建造師,更要查你“借”的建造師轉出后,原單位是否依然合法達標。這一規定堪稱“兩頭堵”,極具針對性和實操性。
?
政策背后的邏輯非常清晰,就是要徹底遏制建筑企業之間“互相拆借證書”的違規操作。過去幾年,出于應對資質審批、動態核查等監管壓力,許多建筑公司之間形成了“兄弟單位”證書共用的灰色生態:哪家企業被查證書不夠了,就找熟人單位臨時挪用幾本建造師證書“頂數”,過審之后再轉回原單位。這類短期掛證行為在業內幾乎成為“公開的秘密”,尤其是在二級建造師費用不高的背景下,一些企業能省就省,甚至連幾千塊證書掛靠費都不愿意出。因為“互借”本質上屬于資源互換,很多企業之間并不涉及實質費用,僅僅是為了短期應付監管檢查。
?
這類“掛證不掛人”“流轉掛靠”行為雖然短期看似無害,實際上對行業合規經營、人員能力匹配和工程質量都存在潛在風險。正因如此,安徽此次核查模式的最大亮點在于:不再只看表面有沒有證書,而是把“證書來源”和“轉出后影響”都納入審查范圍。通俗來說,你想用別的企業的建造師證書?可以,但你要確保這本證書轉出來之后,不會導致原單位資質失效,否則這本證就不能算在你企業的有效配置內。這樣一來,短期互借證書的行為就難以為繼,因為一旦轉出方因此被查或被降級,企業間的信任鏈條將直接斷裂。
?
如果安徽的做法能被其他省份效仿,勢必對建筑行業的掛證行為形成釜底抽薪式打擊。特別是對于那些靠“人證分離”“人崗不符”維持資質的企業來說,這項政策幾乎堵死了所有操作空間。一旦制度穩定實施,企業將不得不回歸真實用人、實崗實證的軌道,對整個建筑人才市場的規范運作起到推動作用。當然,目前該機制的適用范圍主要集中在二級建造師,原因在于二建由各省住建部門管理,省內調動及數據核查相對容易。而一級建造師歸屬住建部統管,一旦跨省轉出,轉入地監管部門難以查驗轉出地企業的資質達標情況。這就意味著,在執行上一級建造師仍存在監管盲區,掛證現象依然有一定可乘之機。
?
不過,從大趨勢來看,國家近年來持續加強對注冊類證書使用的管理,從資格考試報名、社保比對、實名制登記到現在的動態資質雙查制度,制度的密度和精準度都在顯著提高。建筑企業如果仍抱有僥幸心理,繼續通過掛證、借證等方式來“低配過關”,不僅存在被處罰風險,更可能在投標環節失去公信力,甚至被拉入信用黑名單,影響長遠發展。對于企業而言,與其冒險使用借證、掛證行為,不如花精力將“人證合一”落到實處,培養穩定、合規、專業的技術人員團隊,才能在行業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贏得持久優勢。
?
掛證終將走向終結,建造師證書也將回歸其本質:能力與責任的象征。安徽的這項“動態雙查”機制,或許正是整個建筑行業掛證整治的新起點。
上一篇: 倒查三年!二建考試資格復核來襲,建筑人考證千萬別玩火自焚
下一篇: 建筑行業考證與掛證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