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建筑行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2025年7月的一個重大新聞點燃了整個土木工程圈: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宣布開工建設。不僅項目投資規模高達1.2萬億元,建設周期近20年,更重要的是,這一消息是由國務院總理親自到西藏林芝宣布開工的,足見國家對這一工程的重視程度。
據預測,該水電工程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3000億千瓦時,是目前三峽水電站的3倍。這一體量不僅刷新了行業認知,更是我國加快實現“雙碳”目標、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戰略支點。
近年來,房地產降溫、基建投資放緩,土木工程領域可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這種背景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的開工,無疑成為一劑強心劑,為整個行業注入了久違的活力和希望。
水利水電工程一直以來都是國家重大戰略工程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特征明顯: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對產業鏈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廣。無論是設備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建設,還是后續的維護運維,整個鏈條幾乎涵蓋了土木行業的全產業面,對拉動經濟增長和吸納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主要的承建任務必然掌握在央企、國企手中,比如中國電建、中水電集團等,但如此龐大的工程,勞務、材料、分包等環節的外溢需求也為地方企業、中小承包商帶來了大量的機會。光是勞務分包一項,就足以撬動一個地方的就業和經濟活力。
不少業內人早已察覺到這一趨勢:年初以來,全國各地水利項目頻頻立項、開工、招標。水利部也多次強調“加快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資金向水利傾斜。可以說,水利正在逐步取代傳統住宅、市政、工業建筑成為新的政策風口。
如今看來,年初紛紛轉向水利板塊的企業和從業者,并非盲目跟風,而是具備了相當的前瞻性。現在能切入這一賽道的企業,普遍都開始籌備水利資質的辦理,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和中標能力。
根據《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2014年版)規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需要至少配備15名一級水利專業建造師;而二級資質也要求至少15名建造師,其中6名為一級水利建造師。在項目扎堆啟動的背景下,這些資質門檻的背后,意味著對水利專業建造師證書需求的激增。
同時,能作為“技術負責人”的建造師將變得尤為搶手,尤其是具備工程業績的建造師。在多個大型水利項目投標中,“帶業績”已成為必須項,沒有項目經歷的建造師幾乎無競爭力。
此外,除了施工單位之外,監理單位、造價咨詢公司也會在這波水利工程潮中迎來紅利。水利類監理工程師、水利造價工程師、水利類職稱持證人也將成為被追捧的稀缺資源。
可以預見,未來2~3年內,水利專業建造師將成為增項考證的新熱門。
當然,行業復蘇從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會因一個項目就徹底翻盤。即便是像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這樣的超級工程,也不可能獨自改變整個土木行業的衰退趨勢。
這更像是一次及時的提振,一次鼓勵大家不要放棄的信號。但行業的根本轉好,仍需政策持續加力、市場逐步恢復、投資邏輯轉變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雅魯藏布江水電項目雖然具有高度戰略性和經濟拉動性,但其地理環境、生態敏感度、技術復雜度遠超普通工程,真正能切入項目核心建設的企業寥寥無幾。因此,盲目跟風、貿然轉型并不可取,每個企業和個人更要評估自身能力與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切入點。
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的開工,或許是土木行業低谷期的曙光,也是水利專業最后的高光時刻。它是否會成為“最后的榮光”,我們無法斷言。但可以確定的是,機會永遠屬于那些提前布局、穩扎穩打、堅持專業的人。
在不確定的時代,更需要確定性的選擇。水利,可能正是那個值得堅守與投入的方向。
上一篇: 二建成績陸續公布,這些信息你必須提前掌握
下一篇: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