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掛靠中介這一行到底賺不賺錢?能不能做到月入過萬、年入幾十萬,甚至沖擊百萬?我可以負責地說:賺錢的有,但是真正能賺到大錢的人,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是極少數。
?
這個行業賺錢的邏輯其實很簡單——賺差價。比如,一本一級房建證書,單位出價2.5萬,中介找到的建造師愿意2萬成交,那中間5000就是利潤。但實際情況往往更復雜,真正能賺到這5000的人,通常不是你,而是更上游的中介。
?
多數時候,成交都是靠“聯合操作”完成,也就是中介對中介合作。單位通過A中介來找人,A中介再找B中介幫忙找證書。最終B中介對建造師報2萬,A對單位報價2.2萬,那中間就只剩2000利潤,兩個中介一人一半,也就每人賺個100塊。說白了,你出一張嘴、打一堆電話、磨破一張臉,最后搞了一單,利潤可能只有幾百塊,辛苦又焦灼。
?
中介公司一般有兩種模式:
底薪+提成制:底薪通常在2000~4000元之間,成交一單提成10%-20%。這是新手剛入行時的常見選擇,起碼生活有保障,不至于餓死。
純利潤分成制(合伙人模式):不發底薪,但成交后利潤分成可高達60%。這更適合老手或自己有資源、有客戶積累的中介。
剛入行的人基本都從第一種開始做起,等積累了一定資源后,再慢慢向利潤分成模式靠攏。
收入方面,公司里頭部中介月利潤可以做到10萬以上,中層大約穩定在2-3萬,剛入行的小白就比較慘,一個月能做到1萬就已經是“天賦異稟”了。絕大多數新人都是拿著三四千的底薪硬熬。中部員工工資大概在8000~1萬之間,而頂尖的那批合伙人型中介,年入50萬是有的。
是不是和你原來想象的“年入百萬”“暴利行業”差得有點遠?確實如此,證書中介雖然有利可圖,但遠沒那么輕松暴利,更多是苦力活。
?
說白了,行業越來越卷。以前建筑行業景氣,中介還沒飽和,一個電話一個加,一天打幾十個電話就能開單。那時候確實有紅利期。
但現在不同了:
? 建造師和單位每天接十幾個中介電話,早就煩透了;
? 建造師愿意掛靠的越來越少,單位也不再那么著急;
? 項目減少,資質需求下降,證書價格隨之下探;
? 新人中介多、經驗少、話術差、資源有限,極難起步。
我帶的徒弟們,有時打一天電話,一個有效加好友都沒有。過去建造師微信加好友通過率能有15%,單位在5%左右,現在建造師只有3%,單位更低,可能只有1%。
行業變了,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環境確實在收縮。
?
簡單說四個字:“拼命打電話”。
早上起來就開始打,能打500個電話的都算正常,有人甚至打到800。建造師電話打完打單位,微信加不到人就換號再加。白天打電話,晚上再發朋友圈、做社群、私聊客戶、維護資源。一整天腦子都在想著怎么“搞到人”。
還有些中介為了加人,什么方法都用。有人扮裝甲方、有人裝行業協會,還有人假裝招人、假裝合伙,幾乎無所不用其極。
你說這行業賺錢嗎?確實,有人賺,但這不是常態。真正賺錢的是:
? 有穩定單位資源;
? 有建造師穩定供給;?
? 能打通上下游渠道;
? 肯熬時間、能吃壓力、沒啥面子心的那種人。
?
現在單靠傳統模式,尤其是新手中介,要想活得好很難。但機會不是沒有,那就是打造個人IP,擁抱新媒體。
現在很多人已經開始做了:
? 打造朋友圈專業人設;
? 拍視頻講行情、講政策;
? 做知乎、公眾號、抖音分享經驗;
? 直播露臉和建造師互動,建立信任。
有些人靠視頻接單,甚至比打電話還穩。這才是新一輪的“紅利入口”。中介不能再靠“電話+微信”的老辦法過活,必須用“內容+信任+曝光”做長期積累。
所以,我也建議那些準備入行的,不妨一開始就把定位往“人設型中介”靠,別只是個“電話機器人”。能露臉能講、專業可靠、愿意積累信任的那種人,依然能在這行活得不錯。
?
值不值,看你怎么衡量。
如果你只是想賺快錢、輕松月入過萬,那這行不適合你;
如果你能承受壓力、放下面子、愿意堅持打磨自己,那也許你可以熬出來;
如果你能借助新媒體做出人設、抓住信任紅利,那你大概率比多數中介走得更遠。
中介賺的是“資源整合的錢”,說白了就是信息差。哪怕這個信息差越來越窄,它依然是有價值的,只是門檻變高了,周期變長了,內卷變狠了。
要不要做?你自己想清楚。如果你能接受短期的苦、能沉下心運營自己、能放下面子換未來的體面,那就值得試一試。
下一篇: 掛證陷阱揭秘:警惕這五大黑中介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