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看到一波關于建筑資質造假的“翻車記錄”引發熱議。仔細分析后發現,這些案例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
絕大多數問題都集中在“業績補錄”這段時間,尤其是補錄截止前的最后沖刺階段。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與住建部制定的嚴格時間節點密切相關。根據規定,企業業績補錄的截止時間是6月30日,過了這個時間,補錄通道徹底關閉,無法再通過補錄手段“補齊”資質申請所需的業績數據。
因此,許多企業為了“趕最后一班車”,在截止時間前紛紛“突擊補錄”,企圖以假業績沖關,結果導致被監管部門發現大量造假行為,被曝光于眾,資質證書被撤銷,不少企業因此損失慘重,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
或許你覺得這只是個別企業的違規,但事實遠比你想象嚴重。
前幾個月,住建部曾直接撤銷了3家特級資質企業和十幾家一級資質企業,處罰原因都是業績造假,且多數都發生在補錄階段。
你想想看,獲得一級、特級資質本來就極為不易,一旦因為造假被撤銷,企業甚至沒有第二次翻身的機會。
追根溯源,問題最初始于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資質簡化改革。那次改革初衷是給企業“減負”,放寬了資質申請條件:
1.除最低等級外,取消了對建造師數量的硬性考核
2.主要考核技術負責人和業績情況
3.房建和市政領域需要入庫,其它專業則不強制
這一放寬,導致許多企業開始依賴“補錄業績”、依賴“承諾制”、甚至依賴“掛證”操作來維持資質門檻。
企業沒有真實業績,靠補錄、靠承諾湊數字,資質就能順利獲得或續期。
面對亂象,2023年底,住建部宣布全面加強監管,嚴控資質申請和年審:
1.所有資質業績必須進入“四庫一入庫”系統,要求數據真實、可追溯
2.承諾制被全面取消,沒有真實業績記錄的企業再無“通行證”
3.業績補錄通道在6月30日后徹底關閉,不再允許任何形式補錄
這相當于封死了資質申請中的最大造假入口,意在徹底遏制業績造假亂象。
面對資質政策的收緊,企業必須轉變思路,摒棄依賴補錄、掛證的“老路”,扎實積累真實項目業績和技術能力,才能在資質管理新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資質不再是“形式過關”的工具,而是反映企業真實實力和競爭力的“通行證”。
總之,住建部嚴打業績補錄造假,不僅是行業規范的必然趨勢,更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一步。任何試圖鋌而走險的企業,都將付出沉重代價。
上一篇: 二建分數線公布,山西降分引熱議
下一篇: 資產評估師證書掛靠費用及掛靠流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