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5年以前,二級建造師機電專業的年收益普遍在1.8萬元左右。那時,對持證人社保繳納情況的監管較為寬松,掛靠現象較為普遍,且未對本職工作造成明顯影響。因此,許多人通過掛靠建造師證書獲得穩定的額外收入,掛證成為不少持證人“賺錢”的重要途徑。
當時,不同專業的掛靠收益水平存在差異。一級建造師房建專業年收益約3萬元,機電專業約3.5萬元,市政專業則在4.5萬至5萬元之間。這些掛靠合同通常為2至3年一次性支付,整體收益頗為可觀。
2018年相關管理政策出臺,標志著對掛靠行為的嚴格監管開始。社保唯一繳納原則被明確提出,證書的市場價值開始分化為“唯一社保”與“非唯一社保”兩類。雖然唯一社保證書價值依舊堅挺,維持在3萬元以上,但掛靠市場開始顯現收緊趨勢。
疫情期間,監管執行出現松動,掛靠市場一度出現反彈。非唯一社保證書的掛靠需求增加,主要由代理公司等中介機構承接。唯一社保證書價格則一路上漲,房建專業價格甚至達到4萬元的歷史高位。
自2020年起,資質審批停滯,自動延期政策實施,導致掛靠市場驟冷。唯一社保證書幾乎無人問津,非唯一社保證書短期掛靠收益大幅下降,機電專業短期掛靠費用約為4000元/3個月,房建和市政專業需求大幅減少,整個市場陷入低迷。
隨著疫情結束,2023年10月16日新資質政策實施,掛靠市場出現明顯回暖。礦業工程掛靠證書價格一度飆升至約30萬元,機電工程約7萬元,建筑工程約5萬元,水利水電工程約9萬元,顯示部分專業掛靠需求回升。
進入2024年,市場熱度有所回落,但掛靠需求仍在部分專業保持強勁。港口與航道工程掛靠價格曾上漲至約18萬元,礦業工程維持15萬元左右,水利水電和機電工程也保持較高水平。相比之下,建筑工程專業掛靠價格大幅下跌,僅維持在1萬元左右。
2025年初,一級建造師鐵路工程掛靠證書價格大幅上漲,達到約20萬元,成為稀缺資源。
總體來看,掛靠市場的價格波動主要受政策監管力度、行業需求及市場供需關系影響。監管趨嚴使得掛靠行為風險加大,持證人需理性看待掛靠收益與潛在法律風險。機電工程作為“萬能證”需求穩定,礦業和鐵路工程掛靠價值高企,巖土和注冊電氣等高難度證書因稀缺保持高價。
相比之下,法律、會計、教師等職業資格證書的價值更多依賴個人職業發展路徑,與掛靠關系不大。
建造師證書雖能帶來掛靠收入,但風險與收益并存。建議持證人謹慎參與,避免因掛靠行為影響自身職業和法律權益。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掛靠經歷與看法。
上一篇: 2025一建報名必看:專業不符可能被刷!
下一篇: 證書掛靠市場趨冷,建筑人如何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