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監理要取消”“監理工程師證書或將作廢”的消息再次在工程行業刷屏,尤其是在監理工程師考試臨近的關鍵時刻,引發了大量考生和從業者的擔憂。不少人開始質疑:監理行業是否真的已經走到了盡頭?監理資質是否會像造價資質一樣,說取消就取消?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從行業現狀、政策導向、市場趨勢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還原一個真實、全面的監理行業現狀。
一、監理行業:仍是項目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監理工作的核心,是代表建設單位對項目進行過程監督和技術把控,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不偏離預期。在政府投資項目和大型市政工程中,監理不僅是技術角色,更是“風險緩沖區”。許多平臺公司、業主單位本身并不具備足夠的工程管理能力,監理單位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位,幫助其規范流程、審查質量,承擔責任。
從制度層面來看,《建設工程監理范圍和規模標準規定》中明確指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大中型基礎設施工程、公用事業工程等項目,必須依法委托具備資質的監理單位。這一政策已執行多年,至今仍是硬性標準,體現出國家對工程安全與質量監管的重視。
盡管近年來部分省市開始對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實施“非強制監理”試點,但絕大多數中大型項目依舊必須配置監理團隊。更重要的是,監理制度本身并未廢除,試點改革也未觸及其根本定位。
二、監理資質并非說取消就取消,制度體系仍具穩定性
類似“監理資質取消”的傳聞,與近年來造價資質改革被誤讀密切相關。2020年以來,隨著工程咨詢一體化改革推進,許多傳統專業分工被重構,一些試點城市鼓勵建設單位實行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把設計、造價、監理等功能整合到同一服務體系中。但這并不意味著監理職責被取消,反而是對其提出了更高的協同要求。
此外,有觀點擔憂“監理工程師證書會失效”。事實上,雖然考試條件放寬、持證人數快速增長導致市場飽和,但證書本身依舊是行業準入的重要依據。目前沒有任何正式文件顯示要取消注冊監理工程師制度,相反,一些地區正在提升從業門檻,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對報名人員學歷、工作年限等條件作出更高要求,反映出政策對從業人員素質的重視。
三、行業問題真實存在,但改革方向是優化而非放棄
不可否認,當前監理行業確實面臨諸多現實問題:服務內容被邊緣化、項目話語權不足、從業人員收入與責任不匹配等,甚至部分地區存在“掛名監理”問題,影響行業形象。這些“槽點”導致社會對監理的誤解加深,為“取消說”提供了話題空間。
但現實是,改革正在進行中。一些地區開始探索將監理費用納入財政統一支付體系,弱化監理單位對建設單位的依賴性,提升其獨立性和監督效能。同時,隨著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推進,監理業務不再局限于施工階段,而是向項目前期策劃、施工組織、竣工驗收等各階段延伸,角色轉型為全過程管理服務方。
換句話說,監理行業不是被削弱,而是在“重塑升級”。
四、從業者應冷靜應對,不信謠、不傳謠
面對“取消風波”,考生與從業人員應理性看待,不應被個別片面言論誤導。監理證書雖不再如早年那樣“高價掛靠”,但作為一類注冊執業資格,仍具行業認可度與法定權威性。
對于已持證者,應關注自身技術水平與實踐經驗的積累,提升現場能力與管理水平,爭取向項目負責人等崗位發展。對于準備報考的考生,更應聚焦備考本身,而非圍繞傳聞焦慮不安。
同時也要看到,工程行業整體進入調整期,結構轉型、效率提升成為趨勢。從“監工型”向“管理型”轉型,是每一個工程人需要面對的挑戰。
監理不會消失,行業正在重構
監理行業并非走向終結,而是處在調整與重塑的過程中。從制度保障、項目實踐到政策導向,監理都仍是建設工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聞往往基于誤讀、放大個別試點政策所致,行業的根基并未動搖。
因此,不管你是正在備考的考生,還是已經身處一線的工程師,與其糾結未來是否“取消”,不如堅定當下、提升實力。行業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專業能力永遠是工程人最可靠的“底牌”。
下一篇: 哪些資質需要一級房建專業建造師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