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通知,明確取得北京市二級建造師、二級造價工程師(土木建筑工程、安裝工程專業)資格的人員,若隨北京疏解企業落地雄安新區,符合相關條件后,可在雄安新區申請注冊。這項政策已獲住建部批準,標志著京冀之間在二建資格互認和人才流動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這一政策不僅有助于解決雄安新區人才緊缺問題,也為北京疏解企業高效承接項目創造便利條件。以往持有北京市二級建造師或造價工程師證書的人員在河北注冊存在限制,而今在雄安新區打開注冊通道后,這類證書實現了注冊用途的“破圈”,也間接推動了掛證市場的回暖和價格變化。
從全國范圍看,近年來多個區域在推進二建執業資格的互認,尤其是在京津冀、長三角、以及中西部部分省份形成了區域合作框架。
京津冀地區已實現二級建造師跨省注冊支持政策。注冊在北京市、天津市或河北省建筑企業的二建持證人員,可隨企業在區域內流動開展工程項目承接工作。這類政策推動了實際在崗人員的靈活配置,也促使“掛證”行為逐步向“人證合一”轉變。但同時也刺激了部分企業為了應對資質年檢、人員配備等指標,仍然存在“借用人員”現象,即掛證行為仍未徹底杜絕。
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滬蘇浙三地則更進一步,實現了考試制度和注冊機制的統一。二級建造師實行統一考試大綱、合格標準、證書樣式,取得證書人員可在三地任一省份注冊、執業或聘任職稱。統一的制度基礎減少了因地方保護主義帶來的行政障礙,提升了證書流通性,也對掛證市場產生直接影響。一些不具實際工作需求的企業,仍可能通過掛靠證書應對資質考核,但也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現場核查和“動態核實”。
在西藏與陜西兩地的合作框架中,也首次打通了二建跨省注冊的西部通道。陜西持證人員可直接在西藏注冊,這一安排有助于緩解高原地區工程項目中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同時也引發了部分人員“持證不實在崗”的擔憂,可能進一步引導一些掛證現象由東部轉向西部偏遠地區。
雖然“掛證”被多地明令禁止,但在實際執行中,部分企業和人員仍存在以注冊為目的、無實際工作內容的“名義掛靠”行為。尤其是在個別地區政策放寬、監管不嚴的情況下,證書掛靠現象出現反彈。此次河北對入雄人員的注冊放開,可能使北京市部分已停止使用的證書重新回歸市場,引發新一輪“掛證價格”的波動。
當前,二建資格互認確實是大勢所趨,但全國范圍內實現完全統一仍存在難度。各地考試科目、評判尺度、實踐要求不一,導致證書含金量參差,互認路徑難以一致。部分地區仍采用“地方保護”方式,對外省人員注冊設限,間接推高了本地證書的掛靠需求與市場價格。
在政策改革推進過程中,監管機制亟需同步強化。一方面要加快各地注冊管理平臺的數據互聯互通,建立“全國二建執業動態監管系統”,確保注冊信息透明、崗位信息可查、履職情況可驗;另一方面也需加強處罰機制,對掛證行為從嚴從快處理,才能真正實現“人證合一”,推動建筑行業人員管理規范化。
河北此次放開的注冊政策,為二建跨區域注冊提供了又一成功案例,也提醒從業人員在掛證風險依舊存在的背景下,應重視自身職業發展規劃,避免因違規掛證而被納入黑名單,影響未來執業與晉升路徑。
上一篇: 工程寒冬下巖土證掛證是否穩妥
下一篇: 別幻想一建放水,備考別松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