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這回不是“風聲鶴唳”,是真刀真槍的實錘!2025年1月1日起,住建系統多個地區——日照、蕪湖、安徽、漳州等地,率先出臺新規:60歲以下的退休建造師證書,將不再作為企業資質申報有效人證。這一刀砍下來,多少人直接從“香餑餑”變成“失效證”,不少中介圈直接炸鍋。
有人拍手叫好:“早該整治了!老哥們年年分蛋糕,年輕人連熱飯都沒得吃。”
也有人滿腹苦水:“我熬了大半輩子才考下證書,退休了想靠點技術賺點棺材本,怎么就成了‘行業毒瘤’?”
今天我們不煽情、不帶節奏,直說三件事:這刀到底砍向誰?市場現在還認不認退休證?退路有沒有、在哪?
一、這刀砍的是“僵尸證”,但真干活的也中招了
先把事情說清楚:這次政策調整不是專門針對退休建造師個人,而是針對“掛證不出力”的虛假用證行為。
說白了,政府要動的,是“僵尸證”這條灰色產業鏈。你我都知道,過去幾年建筑圈流傳一句話:“退休證,一證頂一企”。啥意思?很多企業為了湊資質,不招實干人,而是通過中介去“租證”,掛靠一位退休老哥的建造師證書,一年幾萬塊,按時打錢,老哥也不用去現場,不用考勤,更不用社保繳納。
看似“皆大歡喜”?其實是行業毒瘤。
這些“僵尸證持有者”,多數脫離一線十年起步,規范、圖審、BIM、**一問三不知,連微信支付都不熟練的人怎么帶團隊、扛風險、拿現場簽字?試問一句,這種“虛掛人員”真出了事,誰擔責?出了人命,誰兜底?
監管部門早就想動這塊“爛肉”,現在終于動手,只不過——誤傷不可避免。
現實中確實有不少退休的老工程人,技術扎實、身體硬朗、經驗豐富,退休后想憑本事繼續發揮余熱、接點私活補貼家用。結果呢?政策一刀切,直接把這批“真干活”的一塊清理出局了。
二、退休證書,市場還認嗎?部分領域“還能用”,但平臺難找了
目前看,“不能用于資質申報”是核心條款。但很多人忽略了一點:政策主要針對的是企業資質申報環節,不等于所有用途都被禁用了。
比如:
1.項目現場管理崗:只要企業愿意,個別項目還是可能聘用退休工程師擔任技術顧問,只是名義不能掛資質。
2.非資質類輔助崗位:例如擔任審圖、技術咨詢、施工方案優化等幕后工作,依舊有市場需求。
3.臨聘技術員、帶教角色:不少年輕團隊反而歡迎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參與培訓、傳幫帶。
但問題來了,現在平臺越來越“惜命”,一聽是退休證書,直接拒之門外,怕查社保、怕被通報、怕影響資質。哪怕你是真能干,證明自己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三、出路在哪?3條建議,送給手里還有證、心里還想干的你
1. 改注冊為咨詢顧問或講師類角色,轉戰培訓和顧問市場
如果您證書還在、經驗過硬,不妨轉型做顧問、做講師,很多培訓機構和施工企業仍然需要有實戰背景的老工程師來講課、出教材、帶新人。
別再跟著證書“混飯”,靠能力吃飯更穩妥。
2. 重新申請社保繳納崗位,轉回企業正式用人編制
如果還未滿60,且身體條件不錯,可以考慮與企業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繳納社保、實地上班。只要不是“純掛靠”,仍有一定操作空間,重點是規避“僵尸證”標簽。
3. 避免與中介暗箱合作,留意本地政策更新
各地政策節奏不同,有的地方如火如荼清查,有的地方還在觀望。別盲目聽信中介忽悠,一定要查官方通報、政策紅線,避免因為一次違規,晚節不保。
其實這波“清證行動”,本質是行業自凈。過去太多“虛掛行為”把證書變成了買賣工具,既傷了行業公信力,也打壓了真正干實事的技術人才。
只是,這刀砍下去,傷的是亂象,也砍到了一些不該傷的人。
如果你是那位“真想靠本事吃飯”的退休建造師,那不妨趁此機會,換個方向、換種方式,繼續用你的經驗創造價值。不是退出江湖,而是換個姿勢出招。
這不是終點,而是拐點。
上一篇: 四川建造師價格上漲,8年履歷成用證硬門檻
下一篇: 2025年一建掛證,誰在賺?誰在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