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建筑行業的從業者可能在朋友圈或中介圈子里注意到一個現象:市場上對雙專業甚至多專業一級建造師的需求明顯上升,而只有單一專業的一建證書,尤其是建筑、市政這類“熱門專業”的證書,似乎逐漸不再具備“稀缺”的標簽。相反,那些擁有兩個甚至三個專業建造師資格的人員,反而成了企業眼中的“香餑餑”。
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何企業突然開始熱衷于尋找“雙專業”建造師?要理解這個現象,我們得從企業的資質申報流程說起。
一、企業精打細算時代來臨,人才成本必須壓縮
眾所周知,現在的建造師證書主要用于企業的資質申報和維護。隨著行業整體經濟放緩,企業早已從“跑馬圈地”轉向“降本增效”。換句話說,建筑公司不再一味追求擴張,而是開始精細化管理,每一筆費用都要花在刀刃上。
資質申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其中尤以建造師人員的社保費用最為關鍵。按現行的標準,企業申報資質時需要為相關專業的建造師繳納連續三個月的社保。而正是這筆費用,成為企業精打細算的重點。
二、雙專業建造師為何如此“香”?
我們來看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假設某建筑企業計劃**同時申報“建筑工程總承包二級”和“市政公用工程總承包二級”**兩個資質。
根據最新的資質標準要求:
1.建筑工程二級要求:注冊建造師不少于12人,其中建筑工程專業不少于9人;
2.市政工程二級要求:注冊建造師不少于12人,其中市政專業必須滿足條件。
如果企業全部找單專業的建造師來配備,最基本的人數就是24人。
但如果企業招聘9名“建筑+市政”雙專業建造師,再加上3名“機電+市政”雙專業建造師,理論上只需要12個人就可以同時滿足兩個資質的要求。
雖然雙專業建造師的市場價格通常會略高于單證(例如一個證10萬,雙證可能12萬),但一旦社保要求介入,節省下來的成本就非??捎^。
三、社保費用節省有多夸張?
以山東省為例,按照目前的五險最低繳費標準計算:
1.單人三個月社保費用:約5000元;
2.12人則為:6萬元;
3.若是24人,則需要:12萬元。
而這些僅僅是短期社保費用。如果企業需要掛證人員長駐(如用于持續資質維護或動態核查等用途),那么一年下來,僅社保部分的節省就可能高達十幾萬甚至數十萬元。
更別提減少人員帶來的管理成本、溝通成本、責任劃分等一系列附加影響。
四、哪些專業組合最受歡迎?
根據目前市場反饋,以下幾類雙專業建造師組合最為搶手:
1.建筑 + 市政:兩個最常申報的總包資質,需求廣泛;
2.建筑 + 機電:適合機電安裝類項目和房建項目雙覆蓋;
3.建筑 + 水利、市政 + 水利:針對多資質申報的水利工程企業;
4.機電 + 市政:適用于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全面覆蓋。
此外,如果你擁有三專業甚至更多(例如建筑 + 市政 + 機電),那在某些大型總承包單位眼中,更是稀缺資源。
五、未來趨勢:多專業建造師將成為資質優化的關鍵
建筑行業的資質改革雖然經歷過幾輪調整,但**“壓縮人員數量、精簡配置”的趨勢依舊明確。企業要做的不是“堆人頭”,而是“用精兵”。于是,那些能夠一證多用**、滿足多個資質要求的建造師,自然成為企業競相爭搶的目標。
對于建造師個人來說,也應當早作打算:
1.如果已經持有一個熱門專業,可以考慮增項報考另一個實用專業;
2.若正在備考一建,也可以結合自身工作方向,有意識地選擇未來可組合的專業路徑。
建筑行業雖然不復當年火熱,但依舊有其穩定需求。而在企業越來越注重效率與成本的當下,雙專業、多專業建造師證書的“性價比”越來越高。
對于建造師個人來說,不妨把自己當作企業運作的一個“價值節點”,從單一轉向多維,從短期掛靠轉向長期價值,未來的職業發展空間,也許就在這一份多專業的布局之中。
上一篇: 電力資質大清查,對證書市場影響有多大?
下一篇: 掛證新規來了!B證也要對齊注冊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