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建筑行業持續面臨下行壓力,無論是房地產開發還是市政工程,項目總量明顯減少,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資質”作為建筑公司開展業務、參與投標的“入場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現實中卻有不少企業在資質管理上抱有僥幸心理,甚至出現了“資質裸奔”的現象——資質掛名人員不足、證書不真實、未達標卻強行參與投標,最終導致被一票否決,損失慘重。
一、資質不達標,企業投標被直接否決
近期,一家中型建筑企業在參與某地市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投標過程中,因其施工總承包資質中配備的注冊建造師數量未達到招標文件要求,被評標委員會當場判為不合格。該企業雖在其他方面實力不俗,項目業績和技術方案俱佳,但由于資質“人員配置表”未能通過形式審查,最終無緣中標。
該事件并非個例。據多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不少建筑企業為節約成本或應對人才流失,存在資質人員配備不足、掛證人員不在崗、證書到期未續等問題。一旦遇到抽查或評標細審,極易暴露問題,輕則失去投標資格,重則面臨信用扣分、市場準入受限等連鎖反應。
二、建筑資質“裸奔”的真實原因
行業萎縮與項目減少 建筑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大型項目明顯減少,尤其是房地產項目大量延期或停滯。大量中小型企業處于“無項目、靠資質吃飯”的階段,維持資質成為沉重負擔。
人才外流與證書緊缺 受薪資待遇、職業發展等因素影響,大量注冊建造師、工程師流向設計院、監理公司或轉行出國深造。人才緊缺直接導致企業資質“人證分離”。
掛證查處加嚴 住建部近年來持續加強對掛證行為的整治,相關平臺如“四庫一平臺”聯動打通,人證合一、社保一致性核查成為常規動作。許多企業不再輕易使用掛證人員,但又未能及時補充真實在崗人員,導致資質空心化。
成本考量 聘請一名注冊一級建造師的成本動輒數萬元甚至十余萬元,部分中小企業在無項目或項目利潤微薄的情況下,不愿意長期承擔人員成本,選擇在投標前臨時找人配證,這種“打擦邊球”的行為一旦被核實,就會導致資格被取消。
三、資質“裸奔”帶來的連鎖反應
項目失之交臂,業績無法積累 對于企業而言,資質不僅是投標的通行證,更是項目業績歸屬的前提。一旦因為資質被否決,意味著該項目經驗無法轉化為企業成果,對后續晉升更高等級資質也造成影響。
信用體系受損 在全國建筑市場信用信息平臺上,企業一旦因資質不符、虛假信息被記錄,將直接影響其后續參與其他地區投標或政府采購項目。
影響資質延續或升級 企業在資質年度核查或升級過程中,若存在人員不達標或履職不到位的記錄,極有可能面臨資質暫停、降級甚至撤銷的風險。
四、如何規范管理企業資質?
提前做好人員儲備與社保合規 企業應在年度規劃中納入資質維護策略,合理安排注冊建造師、安全員、職稱人員的配備,并確保社保在崗一致。
建立資質預警機制 利用信息化系統或外部資質顧問團隊,對證書有效期、業績歸屬、人員流動進行實時監控,避免在關鍵節點出現“空窗”。
強化法務與投標審查 投標文件中涉及資質部分應由專人進行嚴格審查,杜絕因疏忽導致低級錯誤。尤其是在大型項目招標中,任何一個細節錯誤都可能引發資質審核不通過。
加強培訓與人才激勵 鼓勵員工考取注冊證書,并通過簽約、獎金、晉升等機制留住關鍵人員,避免因人員流失導致資質空缺。
在建筑行業艱難求生的當下,資質就是企業最后的護身符。不重視資質管理,等于把“飯碗”親手扔掉。市場雖冷,規則更硬,只有真正把資質視為核心競爭力之一,扎實做好基礎管理,企業才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上一篇: 建造師證件掛靠公司倒閉不退還?
下一篇: 別被“高價掛證”騙了,那不是餡餅,是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