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備考**一級建造師(機電增項)**的過程中,身邊不少朋友都向我表達了類似的疑問:“你都已經有一張一建證書了,為什么還要拼命考增項?現在行業形勢這么差,考證真的有用嗎?”他們的觀點也許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當前建筑行業不景氣,一級建造師證書的實際收益并不高,甚至可以說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如果只從短期經濟收益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以我所在的單位為例,目前持有一建證書的員工,每月的補貼僅為800元,而增項證書的補貼更是只有500元。考慮到備考所需的時間、精力以及學習成本,這樣的回報確實顯得微不足道。這樣一來,許多人都會產生疑問:既然考過一建證書并不能帶來顯著的經濟回報,那為什么還要費盡心力去考?
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一建證書的價值絕不僅僅體現在眼前的經濟收益上,而是與未來的職業發展、行業生存競爭以及個人職業規劃息息相關。
行業下行已成定局,危機感必須提前建立
不可否認的是,建筑行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寒冬。近年來,由于行業的高負債、投資放緩、新開工項目減少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建筑行業的市場需求急劇下降。與此同時,過去十幾年行業高速發展所吸引的大量從業者,如今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我們已經能明顯感受到,失業潮正在席卷建筑行業,且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很難得到緩解。企業裁員、停工、降薪的現象比比皆是,許多經驗豐富的老施工員、項目經理甚至都在“賦閑在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機會。隨著市場進一步萎縮,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很可能是——淘汰掉一半甚至超過一半的從業者,僅保留一部分高素質、高技能的核心人員。
這種行業洗牌,聽起來或許很殘酷,但它正在成為事實。面對這種情況,身處行業之中的我們,唯有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才有可能在這場生存競爭中站穩腳跟。
增強競爭力,證書仍是“硬通貨”
在建筑行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方式無非兩種:
1.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掌握更專業的施工技術、管理經驗,成為企業離不開的人才。
2.考取證書,在專業技能之外,獲取職業資格認證,提高自身市場價值。
對于普通從業者而言,除了一些“天花板”級別的證書(如巖土、結構),最具實用價值的證書莫過于一級建造師。盡管如今一建的含金量比不上十幾年前,但它依然是衡量建筑行業從業者專業能力的重要門檻,尤其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擁有一建證書往往意味著更大的求職選擇、更穩定的崗位保障、更長遠的職業發展。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一建證書已經貶值了,考了也沒什么用?!钡幢闳绱?,手里有證和沒證,在找工作時的底氣卻完全不同。至少,如果真的面臨裁員風險,拿著一建證書去當施工員,也總比失業在家強。
增項的意義:拓寬職業路徑,降低被淘汰風險
已經考過一建的朋友可能會覺得,一張證書已經足夠,增項似乎沒有太大的必要。但在當前行業形勢下,增項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增加收入,而是降低未來被淘汰的風險。
以機電增項為例,很多施工單位在市政、房建、工業廠房、能源電力等多個領域都有涉獵,而機電專業的建造師需求相對較為穩定。如果一個人手里同時擁有房建+機電或市政+機電,那他的可選擇崗位和項目范圍就會比只持有單一專業的人多得多,也就大大降低了被裁員或失業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很多企業在資質升級、項目投標時,都需要多專業建造師,而增項的建造師往往可以成為核心資源,在企業中的地位也會更加穩固。相比之下,那些只有一張基礎證書、或者完全沒有證書的從業者,在市場競爭中往往會更吃虧。
結語:未雨綢繆,考證是為了更長遠的未來
從短期來看,考一建、考增項的回報確實不算高,補貼可能僅僅是幾百塊錢,似乎很難改變現實的經濟狀況。但從長期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考證仍然是建筑行業從業者提升競爭力、應對行業淘汰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這個行業里,最終能留下來的,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而是那些不斷提升自己、不斷為未來做準備的人。如果未來的行業格局真的發生劇變,能保住飯碗、擁有更多職業選擇權的人,一定是那些早早就準備好自己、考下了必要證書的人。
所以,盡管市場環境不好,盡管朋友們的勸說有一定道理,但我依然堅持考機電增項,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上一篇: 證書掛靠黑話大全!這些平臺中介不敢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