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證問題在工程行業由來已久,盡管近年來住建部和人社部多次聯合發文整治,但成效卻并不顯著。究其原因,這不僅是行業灰色地帶的問題,更是工程行業特殊性的體現。
?
一、專項行動的推進與現實的落差
以近期福州高新區住建局發布的《關于第二批次企業資質動態核查專項行動的通知》為例,原計劃通過核查提升企業資質水平,要求未達標企業限期整改,甚至撤銷資質。然而,整改期限一到,仍有553家企業未達標。按理說,這種情況下應當實施嚴格處罰,但最終卻選擇延長整改時間,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由減輕企業壓力。
?
類似的現象并非個例。去年8月底,人社部和住建部啟動了資質核查專項行動,明確要求自查自糾,并于11月開始實施處罰。各地紛紛公布涉嫌掛證的名單,人數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然而,整治力度卻遠低于預期,截至目前,很多地方的核查行動仍停留在“整改期”,鮮有實際處罰落地。
?
二、整治掛證為何難以推進?
1.行業規模龐大,牽一發動全身
工程行業體量龐大,與之相關的企業、從業人員和項目數量極為可觀。一旦全面整治掛證現象,勢必導致大量企業資質不達標,項目停滯,行業秩序也將受到沖擊。例如,2023年全國資質延續過程中,住建部收到大量單位的來函,反映資質核查過于嚴格,導致企業壓力激增。此時,如果嚴格注銷掛證人員的證書,很多企業將面臨資質降級或喪失,甚至被迫停業,這與推動行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背道而馳。
?
2.企業需求旺盛,掛證難以根除
掛證問題的根源在于行業對專業證書的剛性需求。對于企業而言,資質達標直接影響市場競爭力和承接項目的能力。即便現行政策嚴格查處掛證現象,但只要資質要求不變,企業仍會設法獲取證書滿足需求。一旦全面整治,掛證形式可能從“多地社保”轉為“單一社保”,但本質問題并未改變。
?
3.灰色地帶難以完全消除
掛證現象是行業長期積累的頑疾,涉及利益鏈條復雜。許多從業者并未全職從事施工管理,卻持有證書掛靠企業以獲取收益。這種行為在法規層面或許不合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已被默許為一種“潛規則”。存在即合理,短期內徹底根除掛證現象并不現實。
?
三、掛證現象的未來與行業走向
盡管治理掛證是政策趨勢,但從目前的實際執行效果來看,徹底解決掛證問題尚需時日。更嚴格的核查或許能減少大規模掛證現象,但并不能徹底杜絕。未來,隨著建筑行業數字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掛證的方式可能更加隱秘化或形式化。
?
掛證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平衡企業資質要求與行業實際供需的矛盾。一方面,政策應加強對企業資質評定的動態管理,降低對掛證的依賴;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市場調節機制引導從業者理性持證,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
四、總結
掛證現象的存在,既是行業現狀的真實反映,也是企業與政策博弈的結果。短期內,徹底根除掛證問題仍存在難度,但通過政策優化與行業調整,或可逐步減少其負面影響。對于從業者和企業來說,理性面對掛證現象,并找到合規發展的路徑,是應對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