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掛證”現象的普遍存在,一些企業和個人開始尋找新的方式來打擊或遏制這一行為。關于如何查找“掛證”,不少人提出通過查詢個人所得稅的方式來實現。然而,這種做法真的靠譜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
全職與兼職的區別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明確全職和兼職的基本區別。全職員工的單位需要為其繳納社保、公積金及其他相關費用;而兼職人員則主要通過發放工資,單位并不一定為其繳納社保或公積金。因此,從這點來看,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是雙方的共同責任,所有人都有義務繳納。
?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某公司全職工作,這家公司負責為你繳納社保和公積金,而你個人也需要按月繳納個人所得稅。像我這樣做自媒體工作的人,雖然收入來自于騰訊公司,但我并沒有正式加入騰訊,所以并不會有社保和公積金的繳納,但騰訊公司仍然會按規定扣除個人所得稅,并且我可以在個人所得稅APP上查看我的稅務信息。
?
通過個人所得稅查掛證的問題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是通過收入來源來確定的,那么如果通過個人所得稅來查“掛證”,就會面臨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比如,你的收入來自騰訊公司、福彩中心等單位,個人所得稅APP顯示的就是這些單位,但這并不代表你的實際工作單位與這些單位相關。
?
舉個例子,如果我在個人所得稅APP上看到的收入是來自騰訊公司,那么就不等于我在騰訊公司工作。事實上,我只是通過騰訊平臺賺取收入,而騰訊并沒有為我繳納社保和公積金。所以,單純依賴個人所得稅來查找掛證人員,顯然存在很多誤區和盲點。
?
公積金與社保的角色
真正能夠反映一個人是否掛證的,應該是其社保和公積金的繳納情況。社保和公積金通常是企業為員工繳納的基本保障費用,能夠真實反映員工是否真正與某個單位存在勞動關系。而個人所得稅,雖然也與收入掛鉤,但它并不能直接反映勞動關系的具體情況,尤其是對于兼職人員或自由職業者來說,無法準確提供其是否掛證的相關證據。
?
例如,有些人可能在多個地方兼職工作,收入來源不同,且個人所得稅由各自的收入來源地進行代扣代繳,這時僅僅通過個人所得稅APP是無法判斷其是否有“掛證”行為的。
?
結語:謹慎看待“查個稅”觀點
因此,通過個人所得稅來查“掛證”并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在處理“掛證”問題時,依賴社保和公積金的繳納記錄更為準確可靠。個人所得稅雖然反映了收入情況,但它無法作為判斷一個人是否存在掛證的依據。在打擊“掛證”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加強對社保、公積金繳納情況的檢查,而不是依賴于誤導性的個稅查詢方式。
下一篇: 建筑企業資質自注銷背后的無奈與行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