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建筑行業的掛證整治工作可謂一波三折,從自查自糾到集中整改,整改的范圍與力度不斷擴大。尤其是在2024年,住建部與地方政府聯合出臺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對掛證行為的整治力度。然而,盡管治理初衷是為了解決行業亂象,凈化市場環境,真正落實起來卻充滿了困境,甚至不乏因“廣撒網”式的整改而造成了誤傷與企業困境。
?
1. 自查延遲與整改“廣撒網”
本來,掛證自查自糾的工作在10月底就應當結束,然而,由于各地的具體執行情況不一,很多省份相繼延長了整改時間。以青海為例,整改時間延長到了11月15日,上海和北京也相繼宣布延長至11月底,廣東更是給企業20天的整改期,甚至有的地方調整到11月26日。
?
整改時間的延長,顯然說明了整治工作中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更為重要的是,原本只應針對存在問題的人員和證書進行整改,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沒有問題的人員和證書也被納入整改范圍。這種“大范圍、廣撒網”的整改方式,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和員工的負擔。許多企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來證明自己的清白,而一些原本沒有問題的人員也因此被錯誤地列入整改名單,需要不必要地解釋和證明自己的合法性。舉個例子,有的人由于公積金封存多年,而被要求整改,甚至企業不為員工交社保或公積金,反而成了員工的責任,這種“誤傷”現象在各地引發了不小的討論。
?
2. 企業與人才的雙重困境
掛證整治的廣泛覆蓋,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壓力,也讓不少從業人員陷入了困境。一些企業原本在整理資質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安排,然而此次整改卻讓他們陷入了更為復雜的局面。以浙江為例,針對建造師等人才的社保要求和證書注冊軌跡的核查,要求建造師等專業人員提供最近三個月的社保記錄,并不得重復用于其他企業的資質申報。與此同時,一些企業為了應對整改要求,匆忙尋找替代人員,這也讓一些人才被誤傷。
?
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面臨整改期限的壓力,不僅需要在短時間內找到符合條件的人才,還要處理好證書的變動和合規性。這一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使得不少企業無所適從,甚至出現了資源緊張和人力短缺的情況。這些企業如果無法及時完成整改或解決掛證問題,就有可能面臨資質被取消或停業的風險,這對于一些原本就處于困境中的建筑公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
3. 國企與央企的“掛證”現象
令人意外的是,曾經被認為資質健全、資金雄厚的國企與央企,也未能逃過此次整治風暴。據青海住建廳公布的整改名單顯示,央企和國企的整改人數竟然占據了整改名單的大部分。在青海住建廳公布的第二、三批次掛證整改企業前十名中,中央企業占比高達60%。例如,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被查出掛證158人,中鐵二十一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被查出100人,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也有38人涉及掛證問題。
?
這也暴露了建筑行業的普遍現象:即使是資金雄厚的央企和國企,也通過掛證這種“低成本”手段來滿足資質要求。通過掛證,這些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質支持,進而參與到更多的工程項目中。然而,掛證這一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暴露了行業內部的競爭不公和資源不均。
?
4. 司法訴訟與政策落地的難題
隨著掛證整治工作逐步展開,部分企業對整改的執行提出了異議,甚至出現了司法訴訟的案例。江蘇的一家建筑公司就因認為建筑資質延期難度過大、整改要求不合理,決定起訴住建廳。這一案件也反映出此次整改過程中,部分企業對政策執行的難度和不確定性感到不滿,認為這對于正常運營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額外的壓力。
?
與此同時,高價的建筑市場,尤其是浙江省等地,針對建造師等人才的社保要求以及短期證書的使用問題,也引發了企業的不滿。一方面,企業急于完成整改,另一方面,補充人才和證明合規性卻面臨著巨大的難度。為此,不少企業急于尋找替代人員、提供虛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來應對政策壓力。
?
5. 改革的初衷與執行的困境
打擊掛證、整頓行業亂象本是好事,初衷是為了解決行業的違規問題,推動行業的良性發展。然而,問題出在政策執行環節。在執行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和執行細則,導致各地執行力度、執行標準不一,造成了市場的不確定性。政策過于寬泛,整改范圍過大,反而讓本應清理的“害群之馬”無法有效清除,反倒讓大多數企業和人才陷入了整改困境。
?
這場整治風暴的實施,缺乏足夠的市場調研和預案,很多企業和從業人員未能及時獲得清晰的整改指引。整改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各地政策不一的現象,加劇了行業的不穩定,也讓不少企業和人才感到迷茫。
?
6. 展望未來:如何走出困境
盡管此次掛證整治風暴帶來了諸多挑戰,但從長遠來看,整治工作對行業的影響仍然是積極的。通過此次整治,行業內的掛證行為將得到有效制止,一些掛證行為盛行的企業也將面臨淘汰。行業的清理工作將促進市場秩序的恢復,增強企業間的公平競爭。
?
然而,政策的執行應當更加細致、明確,避免“一刀切”式的治理。對于企業和人才來說,相關部門應當出臺更為具體的操作細則,讓整改過程更加透明和可執行,確保不至于讓“誤傷”現象過于普遍。同時,企業也應增強合規意識,避免利用掛證來規避真實經營問題,做到合法合規。
?
總的來說,掛證整治雖然風暴不斷,但作為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最終必會帶來一個更為清明、有序的市場環境。希望在后續的政策執行過程中,能夠不斷完善細節,緩解企業和從業人員的負擔,實現真正的行業凈化。
上一篇: 證書掛靠,什么是有效業績
下一篇: 土木工程人的掛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