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建筑行業的掛證現象備受關注。隨著2025年的臨近,全國多地紛紛加大對掛證行為的打擊力度,河南、西安、成都等地相繼公布涉嫌掛證的公司名單,就連央企、國企也未能幸免。據四庫一平臺數據,一些企業涉嫌掛證的比例竟高達70%以上。福建更是公布了六起掛證典型案例,涉及教師、事業單位和政府工作人員等群體。這一系列整治行動表明,建筑行業掛證行為的治理進入了一個更加嚴格的階段。
?
掛證現象的根源
掛證行為在建筑行業已存在多年,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資質需求與專業證書持有者供給之間的長期失衡。一方面,許多企業為了達到資質要求,選擇以較低的成本從市場上“租借”證書,滿足申報和投標的需要;另一方面,持證人員則通過將自己的證書掛靠在有需求的企業,從中獲得額外收益。
?
在掛證普遍的早期,建筑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緊缺,證書價格水漲船高。隨著近年來證書數量的增加,市場供需關系逐漸趨于飽和,但掛證依然沒有徹底消失。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資質標準和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矛盾。尤其是一些國企、央企在資質要求上并未達到完全合規的水平,掛證成為這些單位短期內解決資質問題的一種“灰色選擇”。
?
整治行動的進展與影響
近期,多地住建部門通過公開舉報電話、專項檢查等措施,加強對掛證行為的整治。例如,福建省公布了舉報渠道,同時曝光了多起掛證典型案例。這些措施雖然帶來了直接震懾效果,但也產生了意外的市場反應——“唯一社保”的證書價格明顯上漲。
?
這種現象反映了整治行動的兩面性。一方面,打擊掛證有助于規范建筑行業秩序,提升資質管理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對市場供需關系產生了沖擊。部分企業因整治而暫時失去資質能力,導致投標和項目推進受阻,而部分持證人員則因市場價格上漲而獲益。
?
掛證行為能否徹底消除?
盡管整治力度不斷加大,掛證現象仍未完全根除。事實上,想要徹底杜絕掛證,還需要解決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
首先,當前許多建筑企業對高等級資質的需求依然強烈,而滿足這些需求的專業技術人員并不足夠。即便是國企和央企,仍有不少單位未能完全達到資質要求,這使得掛證行為在短期內難以消失。
?
其次,行業內部的考核和監督機制仍需完善。一些企業在資質申報和維護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技術力量,而現有的考核標準和執行力度未能完全落實,給掛證行為留下了操作空間。
?
最后,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也需要進一步提升。雖然掛證已被明確認定為違法行為,但在執行中,部分掛證行為難以被有效識別和懲處,這也為行業整治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
從目前的整治成效來看,掛證行為的規模正在逐漸縮小,但想要徹底消滅掛證,還需要時間。短期內,建筑行業的監管力度會持續加強,唯一社保的政策也會成為遏制掛證的重要手段。
下一篇: 建造師機電專業證書成掛靠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