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建筑行業內的掛靠現象愈演愈烈,不少人通過掛靠建造師證書獲得額外收入。然而,隨著政策的逐漸收緊,掛靠的風險和成本也隨之增加,許多人開始擔心:建造師掛靠的路是否還能走下去?325建筑網小編將從當前政策、未來趨勢以及從業人員的應對策略幾方面展開討論,分析掛靠的前景和行業變化。
?
政策收緊:掛靠風險增加
首先,現行政策已然對掛靠行為愈加嚴格。對于自由職業者來說,掛靠加上社保并無太大問題,但對于有工作單位且單位需要繳納社保的人員,未來掛靠的難度和風險大大增加。當前處于“自查自糾”階段,持證人只要主動注銷證書,主管部門就不予追究。但到了明年,這種“寬限”可能會取消,一旦發現仍在掛靠而拒不糾正,證書注銷且三年內不得重新注冊,嚴重者甚至可能面臨罰款。
?
許多人或許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一定會被查到。然而,實際上,監管已趨向嚴格。如今,各地住建系統已引入自動比對功能,可以輕松核查證書注冊單位與社保、個稅繳納單位是否一致,一旦不一致即標記為異常。部分地區政策更為嚴苛,即便是建造師和注冊的B證單位不一致,也會直接顯示異常狀態。政策的嚴格不僅針對個人,企業若使用掛靠證書,一旦被發現將面臨資質取消、無法繼續申報資質等處罰。這一政策在無形中打擊了那些依賴掛靠證書運營的空殼公司,導致其成本大幅提升,難以為繼。
?
政策趨嚴的原因分析?
政策為何突然對掛靠現象如此“鐵拳”打擊?從行業宏觀角度看,建筑行業已經逐漸步入調整期,粗放發展的紅利時代正逐漸遠去。隨著市場總量的穩定,建筑行業的“蛋糕”不再增長迅速,政策傾向開始逐漸向具有資質和穩定全職人員的企業傾斜。尤其是央企、國企等傳統大型企業,近年來紛紛將目光下沉至中小項目。以往對于動輒幾千萬規模的小項目,國央企并不“感冒”,但如今卻爭相投標,因為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態。
?
舉個極端的例子,現在一些兩千萬以下的小型水利項目,竟然有多達1600家建筑企業投標。供需不平衡導致企業間競爭白熱化,很多企業面臨業務不足、入不敷出的局面。在這種市場形勢下,政策的收緊不僅增加了持證掛靠的成本,也在擠壓缺乏真正技術和實力的空殼企業退出市場,將資源向實力企業聚集。
?
掛靠政策的變化對行業內從業人員的影響
對于建筑行業內的從業人員來說,政策的變化實則帶來利好。掛靠證書逐漸失去優勢,而擁有證書且具備實際經驗的技術人才將愈發吃香。對于企業而言,在相同的成本條件下,更愿意使用全職員工的證書,既降低了掛靠成本,又能提升項目合規性及內部業績積累。而“有證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需求量將大幅增加,這無疑有利于行業內的正式員工,特別是那些具備一定項目經驗的持證人員。
?
未來發展中,建造師證書的含金量將逐步由“裸證”向“實證”轉化,僅有一張證書已難滿足市場需求。隨著政策的深化,**“一建+中高級職稱+項目業績”**將成為持證人“身價”增加的關鍵條件。當前市場中,具備符合條件的水利一建證書且擁有兩個項目業績的報價已接近80-90萬元,而單純的裸證價格則越來越低。因而,技術人員若能在35歲之前積累符合標準的項目業績,不僅提升市場競爭力,還將有效提高自己的長期職業價值。
?
未來規劃與建議:提升個人價值
面對未來的政策收緊和市場調整,從業人員應盡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對于有意考證的人來說,考證已不應只為掛靠或副業收入,而是更應當做職業技能的補充和提升。以35歲為節點,通過獲取專業業績和累積經驗,不斷拓展個人價值,并為職業生涯后期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
?
對于一些從事相關領域已久、積累豐富經驗的建造師來說,趁著市場政策調整期,不妨抓住時機考取一建或增項,尤其是為企業貢獻符合條件的項目業績。這樣,不僅能為企業增值,也為自己在職場中增加競爭力。
?
結語
綜上所述,建造師掛靠在當前政策環境下很難再長期維持,未來風險和成本會不斷增加。政策的收緊對掛靠行為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但對于行業內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持證、積累業績與技能將為未來提供更多選擇。隨著一建市場的規范化,證書價格會逐漸向價值回歸,持證人將面臨更高的要求與機遇。在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提升專業技能、優化自身資歷、積累項目業績將成為建造師從業人員的最佳出路。
上一篇: 一建證書還值得考嗎?
下一篇: 建造師掛證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