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建筑行業的動態變化引起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建造師數量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從近期建造師的行情來看,許多中小企業因為缺乏證書而面臨著較低的掛靠價格,但這同時也成為了一種負擔。一些企業甚至聯名訴求取消建造師考核,表達了對這一問題的擔憂。
從2019年開始,建企資質動態核查成為行業的一項重要政策。很多企業由于各種原因,被要求限期整改。其中,企業凈資產不達標、注冊建造師數量不足、未能提供相關人員社會保險證明等問題成為核查不能順利通過的主要原因。這導致了一些企業被責令限期改正,進而影響了它們的正常經營。
在這一背景下,建造師數量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指標。住建部的核查要求使得企業需要及時整改,而一旦被責令限期改正,企業將面臨一系列限制,包括不得承攬新的工程、不得申請資質升級和增項等。這使得企業感到建造師數量的配置成為了一項巨大的負擔。一些企業甚至上訴住建廳,呼吁取消建造師人員考核。他們認為,當前的政策給企業增配建造師的要求給困難重重的建筑企業雪上加霜。因此,他們建議取消關于注冊建造師、中級以上職稱人員等的指標考核,同時提出恢復早前的資質管理辦法,將資質自動順延12個月。
放開資質和取消建造師考核是否真的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呢?一方面,有人喊著建造師證書在家落灰沒人要,稱證書不值錢。但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卻在面臨動態核查和資質要求時感到困擾。這引發了對行業門檻和工程質量的擔憂。一些省份已經響應,發布了建筑業、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工程監理企業資質延續的通知,將證書有效期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這一政策出臺旨在優化建筑市場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但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這是否真的解決了他們的問題,還需在實際執行中觀察。
建造師數量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的負擔,但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僅在于政策的松緊,更在于企業自身的管理和發展。建議企業在配備建造師時,注重人才培養,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以確保企業能夠適應行業的發展和政策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上一篇: 沒有業績的建造師就是"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