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會計》這門課復習到第18章。平均每天一章的進度。其中,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和金融資產各耗費一周的時間。
以上,是我最近兩個月的復習進度。在復習期間,溫故而知新的感覺時常出現。因此,想在這里分享一下,零基礎學習這門課程必要基礎知識。
首先,學習一門知識,基礎的概念必須要了解。因為只有了解那些基礎的概念,學習新概念的時候,你才明白他在講什么。
打個比方,投資性房地產與非投資性房地產相互轉換的時候,會計分錄的入賬金額,有時候需要以賬面余額計量,有時候又需要以賬面價值計量,還有時候需要以初始成本計量。你要是分不清楚賬面余額、賬面價值與初始成本的區別,做會計分錄時的數據就會計算不準確。
再比如,攤余成本,很多章節里面都有這個概念。網上和書上都寫的比較復雜,建議初學者,先牢記公式,后面運用多了就會慢慢理解。
所以,我總結出了自己學習《會計》這門課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難懂的基礎知識。后續還會繼續更新,期待你的補充。
1.攤余成本 《會計》教材-金融資產那一章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1+實際利率)-票面利息
2.未確認融資費用、未確認融資費用本期攤銷額、長期應付款攤余成本的概念
未確認融資費用,就是現值與實際支付金額之間的差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是長期應付款科目的抵減科目。
如果,你購買固定資產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固定資產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額之和確定,而應以各期付款額的現值之和確定。
各期實際支付的價款之和與其現值之間的差額,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中規定的資本化條件的,應當通過在建工程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其余部分,應當在信用期間內,確認為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財務處理為:
購買固定資產時,按購買現值,借: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按應支付金額,貸:長期應付款,按其差額,借:未確認融資費用。
3.未確認融資費用及其攤銷怎么理解?未確認融資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是什么?
未確認融資費用,本科目核算企業應當分期計入利息費用的未確認融資費用。
長期應付款反映的是本利和,而未確認融資費用就是其中的利息,所以兩者相減后得出的是本金,所以用期初長期應付款-期初未確認融資費用得出的就是期初的本金,所以用這個期初的本金×實際利率,得出的就是本期應確認的利息費用,即本期應攤銷的未確認融資費用。
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期開始日,按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費用),借記“在建工程”或“固定資產”科目,按最低租賃付款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本科目。
采用實際利率法分期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借記“財務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二)購入有關資產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價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按購買價款的現值,借記“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科目,按應支付的金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本科目。
采用實際利率法分期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借記“在建工程”、“財務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長期應付款攤余成本(賬面價值/又叫應付本金余額)=長期應付款科目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余額。
4.當期損益包括哪些?
企業損益類科目是指核算企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成本費用的科目,它具體包括:
①收入類科目: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
②費用類科目: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資產減值損失、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費用等
③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營業外收入
④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營業外支出
很多學員不理解“當期損益”,遇到計算影響損益的題目就犯暈,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個人的理解。
“當期”就是當月或當年等,“損”就是成本、費用、損失等,“益”就是收入、收益、利得等。
損益類會計科目為當期損益的具體表現形式。
損益類科目包括: 主營業務收入、利息收入、租賃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等。
損益類科目的核算范圍也就是計入當期損益的實質內容,例如企業銷售材料,確認收入,計入損益類科目“其他業務收入”,也就是計入了當期損益,再比如,企業支付滯納金、罰款,計入“營業外支出”,也是計入當期損益。
損益類科目期末在利潤表中列示,可以通過利潤表來記憶這些平時使用的科目。
計算對損益的影響時(也就是對利潤總額的影響),自然凡是涉及到損益類科目的都需要考慮,但同時要特別注意看題目要求是計算對某個時點或某個期間損益的影響,還要注意不同的損益類科目影響損益(利潤)的方向不同。這一點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非貨幣性資產、債務重組一章都會用到。
5.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與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有何區別?
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與可辨認凈資產關系是: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是將可辨認凈資產讓所有者進行計量和分配,看享有剩余權益 。
可辯認凈資產(Net Identifiable Assets)為可辯認資產與負債的差額。購買企業在確定所購入的可辨認資產和所承擔的債務的公允價值時,可以采用市價、賬面價值、重置成本、現值、估計售價、評估價以及可變現凈值等方法。確定所采用的方法時,必須考慮所購買的資產和承擔的債務在合并日后的預期用途。
?公司賬面價值就是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在股份制企業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是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它受總資產和總負債變動的影響而發生增減變動。所有者權益包含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的比例分享企業利潤。與此同時,所有者也必須以其出資額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
6.賬面價值,賬面凈值,賬面余額有什么區別?
賬面價值,賬面凈值,賬面余額三者的區別如下分析:
賬面價值=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減值準備-計提的累計折舊;
賬面余額=固定資產賬面原價;
賬面凈值=固定資產折余價值=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累計折舊。
對于企業的其他資產,只涉及賬面價值和賬面余額的概念。賬面價值都是減去計提的減值準備等備抵類科目后的金額;賬面余額都是各自賬戶結余的金額。
與此相關的還有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固定資產凈值”與“固定資產凈額”。它們之間的關系用公式表示為: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價-累計折舊;固定資產凈額=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對于企業其他的資產,只涉及賬面價值和賬面余額的概念。賬面價值都是減去計提的減值準備后的金額;賬面余額都是各自賬戶結余的金額。
債券賬面價值是:指債券持有人的實際投資額,等于價格扣除應計息票收入,即債券的賬面余額減去相關備抵項目后的凈額,所以債券投資的賬面價值是:賬面余額扣減減值準備后的金額。
7.P/A和P/F和區別?
P/A指的是年金現值,如果現金流量有多期,且每期的現金流量相同,此時計算現值時就應該使用年金現值。
P/F指的是復利現值,如果現金流量只有一期,對其進行折現時應該使用復利現值系數。
兩者區分的關鍵是看現金流量是一期還是多期,如果是一期,就用復利現值P/F;如果是多期,且每期的數值相等,則使用年金現值,即P/A。
8.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是什么科目,借方和貸方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資產類科目。借方核算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投資單位確認的享有份額。貸方核算被投資單位發生虧損,投資單位應該確認的投資損失對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沖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上面總結的基本概念,是我曾經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問,內容大部分來自互聯網上其他網友的幫助,在此表示感謝。拋磚引玉,希望初學者學習了解后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加油!
上一篇: 二建考后審核,需至少提供2年紙質社保
下一篇: 注冊會計師考試復習技巧和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