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計劃:注冊考試按照規定,8年內通過9門即可,我覺得這種安排下,最重要的事認清自己和明確目標,先自問一下:1.自己基礎怎么樣;2.時間有沒有;3.目標幾年通過。
?
自己基礎怎么樣
注冊考試考察范圍廣,對應個人基礎也一樣,個人基礎基本上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察。1.學生階段的學習情況。2.工作情況。
學生階段:
如果是跨專業入行建筑,這個階段的積累可能會稍差,如果是跨專業考研報考建筑,對應的考研科目應該還好(可能會超過一大部分科班生)。本科學習的情況其實個人應該有直觀感受,最直接的反饋就是自己學習過程。考研復習過的科目也在注冊也會有很大幫助,一般考研科目知識題就是建筑史、構造、建筑物理,考研快題與注冊的方案設計有一定差別,主要體現在創意構思及表現上面,如果學生階段對功能分區及流線這些研究較深入,注冊考試時復習難度會降低。
對于建筑設計專業,學生階段影響最大的幾門科目是 建筑設計(知識題及作圖題),建筑物理,建筑材料與構造,結構的力學部分,當然以上也會根據不同學校開設課程有所區別。
?
工作情況
做方案、畫施工圖、當甲方、做施工,這些同樣影響個人基礎。
以上幾種工作情況,個人覺得畫施工圖應該對注冊幫助最大,尤其是技術作圖、構造、設備這幾科,當然前提是有良好的畫圖習慣和好的學習態度,如果畫圖不求甚解、照貓畫虎則要打折扣。
其他幾個工作性質具體分析了,和對應部門、工作崗位有影響。
??
時間有沒有
建筑學學士學位畢業三年即可參考,如果正好在讀研階段,那時間必定十分充裕,本人知道的讀研階段報考一次過九門的大有人在。
工作后考試,工作年限越長,時間越緊張,第一工作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責任隨之增加,很多時候無法脫身,尤其是四五月份一般都是設計院最忙的時候。第二隨著年齡增加,家庭也需花費精力照顧。我見過很多同事報了名,因為工作或家庭原因,缺席考試。
有的同志在考前離職專心復習。這個看個人選擇,經濟情況和家庭負擔是主要考慮因素。更多的是在4月下旬請事假,也有公司是一天假都不批。備考根據以上情況確定復習科目多少,如果是研究生博士生在讀,推薦一年多復習幾門,好好抓住在校的時間。
?
想幾年過
這個問題應該算是前兩個問題的結果。根據個人基礎,復習時間來確定目標。如果基礎情況和復習時間并不是很完美。14年開始復習時,我當時覺得九門全復習的結果,很有可能是九門全掛,倒不如每年專攻幾門。如果想八年內通過,那很好辦,每年仔細復習兩三門,慢慢考下來,應該就可以。如果兩三年通過,就要想想復習策略,全部九門考試,難易差別很大,根據自己的基礎情況,每個人都會有對九門考試的難易度有不同的劃分。
我當時的做法是先考相對簡單的,最后就選了第一年復習的六門,剩下的三門完全沒有復習,最后的結果也是運氣很好,復習過的六門都過了。當時14年8月查了成績之后,感覺之后壓力一下小了很多,信心也有了,覺得考剩下三門。30歲之前也能都過了。可惜15年16年連停兩年,到了17年,而立之年近在眼前,說實話這次復習壓力還是蠻大的,還好運氣再次垂青。
個人覺得先易后難的這個順序,可以有效節省后面幾年考試的復習時間,將有限的復習時間集中在難度大的幾門。另外再說一下之前提到的報考問題,如果時間允許,不管有沒有復習,還是都要去考一下,一來永遠不要放棄題目難度放水誤打誤撞過了的可能,另外,即使沒過,參與一下也知道考試的狀態和之后復習的側重點。考場上積累的經驗和考試感覺是在平時復習得不到的。
網上也有先難后易的復習順序,根據個人情況靈活把握。總之根據個人情況考量,做好復習的預期,最忌諱的是貪多嚼不爛,為了多復習幾門最后成績出來每科都差幾分。
上一篇: 一級注冊建筑師考試之知識題復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