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之前在個人從事環保工作四年的感悟一文中,就談到了工作的第3年開始準備考試,好多讀者就在評論區留言說要等我環評工程師通過的經驗分享,終于在7月30日查成績之后,得知自己也通過了考試,因此也是大著膽子寫寫自己備考兩年的經歷,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絲絲的幫助。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開始總是最困難的,因為不是相關專業,所以挨到工作的第三個年頭,才具有了考試資格。2020年初遭遇了疫情,正好那段時間在做一個省批項目,時間也相對充裕,所以自己考慮抽出時間來進行備考。
因為本身從事環評工作的原因,導則相對熟悉,于是從技法開始準備,白天工作,晚上下班看技法視頻。這樣陸陸續續看了一個月,根本不得要領,不是玩手機就是干別的事情去了,只能說是有了個大體印象。因為2020考試一直沒有消息,后來就逐漸的放棄了。
真正的開始總是悄無聲息的,在2020年考試臨近一個月的時候,我終于意識到考試要來了。于是我在這之前把手頭的工作全部完成,不再接手新的工作,真正開始考前一個月“集訓”。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說下我的思路,如果時間比較充足,建議按照教材→課件→做題→反饋總結的順序正向進行,而我當時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所以選擇了反向復習,從做題開始,反向查漏補缺。復習的順序是導則→技法→案例,法律則選擇性的放棄了。
導則:每天強迫自己完成一個要素的復習,從800題和歷年真題開始,按照要素開始做題,做完以后對照答案查漏補缺,翻看導則,對照原文進行記憶。持續花了一周左右的時間,強迫自己把導則全部進行了一遍。
技法:技法則沒有選擇做800題,而是直接從歷年真題入手,同樣是做題,然后翻看教材、資料,查漏補缺,進行記憶,也是花了一個周的時間,把技法的歷年真題全部過了一遍。這個時候錯題會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有強大的內心,錯題多不要緊,一定要花時間來進行補全知識點,千萬不要被錯題嚇住。
案例:因為案例的難度比較大,所以我給案例預留了2個周的復習時間,案例如果沒有看過答案,第一次考試一定的懵的,因此建議是先看一點基礎的知識,比如是答題的方向,答案的結構等等。這個時候我就選擇把近10年每個類型的題目打印出來,開始做題,做完以后對照答案和講解,看自己的答案到底缺少哪些內容,然后記憶答案,默寫答案。就這樣,每天大概能完成6個題左右,15天的時間完成了90道題目的復習。案例最好能做到的就是把歷年真題的題目全部打印出來,不能看題干信息,看著題目就在腦中背誦答案!做不到的話就回去自己反省。
2020年考試結束后,自己也是對考試沒有任何信心,想著能通過導則和技法就不錯了,沒想到導則、技法和案例都通過了,這也是意外之喜。
2021年的備考就剩法律了,白天工作,晚上抽出時間來進行理解、閱讀,考前一個月對重要的知識進行了適當的記憶。
以上就是我備考兩年的情況,環評考試這幾年的難度有點奇怪,最后給出的建議如下:
①找一幫一起考試、一起討論的考友,相互督促、相互學習;
②不要糾結于備考資料,把手頭的資料利用好;
③建議報個班,總體來看通過的幾率大一些;
④開始和堅持是最困難的,要做好打硬仗、持久戰的準備;
⑤遇到問題千萬不要糾結,尋求幫助很重要;
⑥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愿大家付出的努力都能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