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國具備注冊巖土工程師執業資格的人數就要突破3萬了。
今天有讀者爆料一篇論文,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執業資格注冊中心的同志發表的《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探討》(作者:邱實,王吟一),其實不新鮮,此類論文幾乎每年都有幾篇,目測是執業中心的同志又來評職稱用的。且內容和建議大多雷同,但今年這篇論文有一個信息值得關注。
從論文中可以看出:
注冊結構工程師6萬人,
注冊巖土2.9萬人,
注冊設備人數也不少,將近5萬人。
我自己通過那年,印象里大概1.6萬人,沒想到這么快就要3萬人了。
但如果結合每年通過的人數以及通過率,其實也不意外。今年如期考試再通過一千多人。明年正式突破3萬。
3萬注冊巖土?多不多?
其實相對來說是,已經不少了。根據我們之前推送的一篇文章:
綜甲364家!2022年全國巖土勘察資質企業數量曝光!
全國巖土勘察資質理論上需要的注冊巖土總數是:10590名。
如果按照理論需求來說,其實已經超了2倍數量,可以說:
勘察行業整體不缺注冊巖土。
近年來,由于巖土行業逐漸下行,行業競爭日愈白熱化,人員過度飽和,執業人員簽章的風險也有增無減。
注冊巖土的待遇也越來越低,這兩年取消證書補貼的通知不時的就上了頭條。
注冊巖土的數量多了,單位更不在乎個別執業人員了,你不簽字,有的是人簽字。執業人員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應該怎么辦?
完善行業制度當然是根本,對權責利的合力配置是關鍵。但制度建設任重而道遠,非一日之功。
其次,還有一個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行業自律。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制度的有效補充。
上一篇: 扒一扒工程師考證過程中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