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收到設計院被監控的消息
想起以前的同事,群奔四的老友記,你們可好?
還留在設計院嗎?
如果你們還在,那留下來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咱們即不是頭部那批既得利益者也不是畢業一兩年的小毛驢
去和留都顯得不那么從容,能讓我們留下來的
會不會是。。。
因為錯過了
至今入職10年左右的中年人
似乎未曾享受過設計院最后一波紅利就已經不知不覺被這座牢籠緊緊束縛住了進設計院第1年,不是沒想過跳槽房產
投遍簡歷,發現錯過校招,而社招也湊不上
于是對自己說,熬幾年再說吧四;?辛苦畫了3年圖,有點專業基礎了吧?
正好遇到行業低谷大裁員?
而且聽說即使去到房產也就是個小經理項目都沒幾個
干啥呢?
何不等一注證考出來;環境好轉再去獨擋一面或當個項目總什么的呢?
再熬熬吧,沒想到這個冬天特別長
但慶幸專業水平一日千里,證有了,高工也有了,準備去房產搞下房地產
目都的呢,但回頭一想,搞了8年技術眼界和思路都擔心玩不過根正苗紅的地產人且收入也不一定就比我多多少啊
要不等個總建筑師崗位?
于是再熬.
驚覺自己已快40歲
到了第12-15年,驚覺自己已快40歲別人也不要了
再說,即使去到當個審圖總又和設計院當個總工有多大差別呢?
再說到這個心智年齡甲方和乙方的地位落差也沒什么接受不了的況且設計院大家都對總工畢恭畢敬足以撫平那小小的心理創傷!
然后,就再也沒有跳槽的想法了是這樣嗎?
雖說以上大可歸結為情性或拖延但08年后畢業的我們確實有些環節,真錯過了?
70后遇上行業黃金期又正好趕上計算機制圖應用的大爆發同時又是第一波開發商的懵懂期要求低,干飯人少,好混
另一頭是90后進來的那一批正值互聯網盛世,途徑多,眼界寬而且大多傳導了改革開放的紅利要是混不下去了
就去干別的,家里條件都過得去拿得起,放得下,誰怕誰而80后的我們
不是錯過了繁華,就是丟了籌碼,唯唯諾諾躡手躡腳,進退兩難真是這樣嗎?如果不是,還有什么?
因為身不由己?畫了10年的圖,給了房子首期
但在房子里待得最多的卻不是自己
房子里有一只食金獸,一對老人一位和自己一樣忙碌的愛人看著他們,你可愿再談談理想,看看遠方?
give me孫子,孩子稍微大點
老人家又開始委婉表達要不來個二胎還沒決定好,那邊三胎政策都來了
頂不住“為你好”的壓力又開始籌劃要不要換個房加多一只食金獸
因此我要不要去換個薪酬更高的崗位?太天真吧,能高多少?能翻倍?
是有翻倍的,但我可能連造人的力氣和時間都沒有.
早結婚生子的
恐怕現在念叨的是換個學位房了這一買一賣間,月供又得加蹦的越緊的弦,越要紋絲不動畢竟
職位變動的陣痛期可能分分鐘讓我們家庭收入出現波動
維穩才是上策,對嗎?反過頭來安慰自己,這行時薪普遍低
但干了10年以上的我們總體收入其實還行,再環顧其他行業
金融、互聯網、IT,風險和變化更大建筑行業的護城河
還是能保護到不少中年人
只是,這條河到底是保護還是腐蝕?
另外,還在設計院的中年設計師職場風格已基本定型,可塑性不高跳出工程行業
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比不過年輕人何不在中等收入這個陷阱里安身立命呢?
想想如是,果真人到中年
身不由己,傍人籬壁如果年輕設計師看到這里想必對這種無奈嗤之以鼻那么,下一個理由稍年輕的你,也有!
因為沉沒成本?
如果離開設計院那么在校5-8年的學習畢業后的無數個加班熬夜一條條線,一個個構造節點
所有的付出,都將成為我們的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像一個巨大的引力場讓身在其中的人難以全身而退
并嚴重影響我們對未來的選擇和判斷
?況且未來的變動我們無法判斷收益
所以會對以往的損失更加耿耿于懷
而且從心理上
我們對損失的痛苦要大于獲得的快樂
人們是天生對于損失這件事更加敏感
為了避免更多損失
反而繼續追加投資
正如大家在一只股票上虧損了讓你懸崖勒馬割肉離場轉投另一只重新來過11你會那么瀟灑?
大幾率不會的
虧損越多,你會越不想離開
兢兢業業這么多年?
好不容易在親朋好友心中塑造出這樣一位工程師
穩重多金,踏實靠譜無論是自己的付出還是別人的認可甚至依賴都成為我們割舍不下的過去
承認吧,我們就是那種吃飽了撐的還會繼續把飯吃完的人如果不想把過去的付出轉化為沉沒成本那就只有利用它,繼續加大投入保持學習,至少在技術上突破瓶頸所有付出才不會付之于東流!
所以你們是在抱怨現狀原地不動,還是持續精進呢?如果你有一絲想持續精進的沖動
那么恭喜你
你留在設計院可能還有一個原因
因為
天生晚熟?晚熟的人
獨立人格覺醒的時刻就是比別人晚半拍!
正如莫言在《晚熟的人》里說的當別人聰明伶利時,他們又傻又呆當別人權衡利弊時他們一片赤誠
當別人心機用盡
他們靈魂開竅
后來雖然開竅了
但內心還會保持善良與赤誠
晚熟貌似是時代變革下的一種趨勢
人對物質的欲求一點點往精神傾斜
在一份專業圖紙會簽上
棟剛掛好石材的塔樓面前你敢說從未有過一點點精神上的富足?
總有那么一種設計師心,
憨憨一根筋,一股晚熟的執著勁別說跳槽到甲方
就連設計院,都沒換過我想說,你們是幸運的!
同時又是不幸的:你們一直在尋找同類
但最后變成了孤獨的那一個
沒關系,這種晚熟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心智低齡而是一種選擇,是離資本更近還是離內心更近,一直都有答案
即使暫時困惑中途去了甲方又回來來一去,就有答案了
山本耀司說的透徹
..II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沒有哪個“自己”真正天真如白紙
知世故而不世故
但依舊選擇純良
遭遇過生活的黑暗對待行業的種種弊端也就相對寬容!
但是,不排除有一天晚熟的人認清自己也會有潛力進發的時刻
只是有很多人
在設計院渡過了半生
也并沒有真正的成熟
只要不放棄自己
晚熟帶給你的永遠比早熟的要多!
春夏秋冬,各有各的花期
愿你我都會成為自己生活里的風清揚
下一篇: 2022年注冊安全工程師掛靠多少錢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