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另外,因為前面兩篇故事,主人公都是考“注冊給排水工程師”證書,誤讓一些讀者以為我是為某些考試培訓機構代發營銷軟文的托兒。我想說:世界這么不美好了嗎?分享一些真實的故事,都有人覺得我在騙人?你們見過這種營銷軟文嗎,接連幾個故事,雖然主人公只有三四個,但涉及的考試名目有七八九十吧?如此做營銷,毫無針對性,能行?
還有,算上今天這篇,一共4個考證故事,都是本人身邊真實考證案例,無夸大無虛構成分。這幾位考證的同學,有的報了培訓班(花費不低,但單位報銷),也有的找渠道買便宜的視頻課(一般幾百塊錢就能搞定)。
今天是考證分享的最后一篇,接下來寫點什么還沒想好。我覺得身邊考證勵志的朋友,目前這幾位算是比較突出的,各有各的目的和收益,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
當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當然相信考證圈子里存在各種各樣的大神,而我只是一個在備考第二本勘察設計證書的初階考生而已。
本人工作和備考之余發文,文采有限,平鋪直敘的成分很多,湊合看吧。不行我就封筆了……
題記——
用5年時間考下一建證書,單就這份堅持,我是佩服的。D同學,年齡30+,原施工單位土建工程師。
NO.1/2015年/全軍覆沒
在施工單位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無論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是混了七八年的老油條,應該對一級建造師、監理、造價這些證書是十分熟悉的。
D本科畢業后,進入建筑施工單位,成為一名混現場的非科班出身的土建工程師。
工作4年后,D跟其他同事一起報名了2015年的一級建造師考試。報名后,自學了4個半月。
是的,自學——自己看教材,不聽視頻課,也沒刷真題。
第一次參加執業證書資格考試,以為就是普通“考核”,以為通過率之說不足為懼,以為會很輕松,學了就能過。
簡直太自信了!
對自己翻書學習的能力也十分自信,確實是把書翻厚了,別的同事也都以為他“學”的很好。
可能,這表象看來,確實是“學”的很好——認真研讀教材。
但卻忽略了考試本身——一項準入制考試,60分萬歲,有考點可循;但也有通過率一說,盡管有的時候所謂的“通過率”像玄學;另外,研讀教材不等于研究考點,有限的時間內要做到抓大放小。
考證面前,沒有做到知己知彼,結果自然是4門科目全軍覆沒,每科都差那么一丟丟。
然而,與他一起報名的一位科班出身的女同事,卻一次性通過了4門科目。后來得知,這位女同事,不僅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也搜羅了很多機構的押題,并且歷年真題至少刷了3遍。對比之下,D的備考方法和態度,簡直太隨性,無目的無方法。
第一次考證,D的狀態屬于稀里糊涂備考,稀里糊涂上考場,稀里糊涂做題,考完才知道考試考什么內容。
至此,第一次考證結束,D痛定思痛,決定第二年繼續報名考試。
NO.2/2016年/過經濟+法規
這一年,D調到新的項目,在項目附近租了一間單身公寓。
新一輪備考,D吸取上次的教訓,找好網絡培訓班,買來歷年真題,準備認真對待。
但新項目剛開始特別忙,從三四月份到七八月份,幾乎各種加班開會跑現場,周末也難得休息一個整天。
備考一建,5月到9月應該算是黃金期,而這期間D幾乎沒有正經歇過周末。另外因為住的地方離項目很近,反而會讓他比別人更要忙碌一些。
如果第一年考過2門,今年只需要應付剩下的2門,那備考過程可能輕松一點。但D跟新考生沒有區別,需要一次性備考4門科目,時間管理是個問題。
D覺得,工作很忙,不可能押寶所有科目,于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公共課上,實務主要靠刷題復習。
雖然已經有所舍取,但D刷真題的時間依舊很少,3門公共課連一遍歷年真題都沒刷夠。
最后,經濟和法規通過,管理差4分沒過,實務差的分數較多。
但他對這個結果也比較滿意,畢竟成績可以滾動保留,明年再戰剩余的2門即可。
NO.3/2017年/過實務
雖然工作做的盡心盡力,但公司給予年輕人的發展機會不是很多,職業發展路徑不是很清晰。如果繼續在原單位干下去,可能接下來三五年都是土建工程師身份,無提職無加薪。
另外,施工現場技術管理經驗雖有提升,但工資收入水平一直徘徊不前,也讓D思考應該換個環境,尋求更好的發展。
于是,這一年,D一邊備考,一邊工作,一邊求職。
工作依舊忙碌,備考仍然是見縫插針找時間。有了前面2次考試經驗,D意識到了真題的重要性,于是在實務備考過程中刷了大量真題。但卻在管理科目上放松大意了(其實是他自己覺得很多管理內容都是自己耳熟能詳的,工作中會用到,所以沒放太多精力在管理上)。
最后,實務130+,管理差2分。
這就是過度自信的后果。
又要新一輪備考,這回得考3門。
NO.4/2018年/過經濟+法規
上一年的考試結果,唯有慘痛、可惜四字形容。
你們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4年7證的A同學嗎?第一次一建考試,A和D是一起報名參加考試的。雖然A也耗時3年才通過一建,但今年,A已經可以增項其他專業了,D卻要備考一建建筑的老三門。
差距就是這么拉開的,真真的扎心了……
但好在,2017年下半年,D順利找到了心儀的甲方單位,成功入職。新的工作環境和團隊氛圍,漲幅40%的工資收入水平,D都很滿意。
只是,既然換到了甲方,還要不要繼續考一級建造師呢?
實際上很多甲方公司是不需要一級建造師證書的,這個證書一般只是放在施工項目或者設計院等需要資質的公司用。
但D在求職過程中發現,有些好的甲方公司也會在招聘需求中說明:優先考慮一級建造師持有者。
雖然已經成功跳到甲方,那即便現在不用,以后說不定會用到,所以還是要繼續把一建拿下。并且,已經考了3年,再不拿下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哪怕是執念于結果,也得拿下。
抱著這種想法,D再一次報名了一建考試,備戰3門公共科目。
然而,甲方公司并不像傳說中那般輕松和自在。平臺不一樣了,工作中對接的事宜和關系改變了,眼界視野同原來比也有了提升。新的工作環境,更讓他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短板。
那么,忙碌依舊。
好在只是備考公共科目,相對輕松容易一些。
結果又是出人意料,匪夷所思——只通過了經濟和法規,完美復制第二次考試結果。
現實就是一個循環環環環環環環環。
NO.5/2019年/過管理+實務/拿下PMP
其實,D是一個心態很好的人,甚至有些佛系。但上次考試結果出來后,也著實被打擊了一下。尤其回顧前面幾次考試,管理沒有一次是通過的。這讓他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在備考過程中的不足。
總結下來,之所以每次都會有不及格的科目,主要是因為自己在該科目過分自信,不屑于按考試套路去備考,針對應試考試的學習方法不夠合理。
所以,毫無意外的,D會繼續備考,并且揚言“什么時候拿到證什么時候就不考了”。
另外,鑒于每次考試中管理科目都不及格,也鑒于很多甲方招聘信息中會注明“要持有PMP項目管理資格認證證書”,D在2019年年初報名參加了PMP項目管理資格認證考試。也算是在備考一建前,對管理科目進行一定程度的系統學習。
PMP備考比較順利,拿到證書后,D全心準備一建管理和實務的學習。這次備考,教材、視頻課、歷年真題、各種總結和押題,一個沒落,并且教材和真題都刷了3遍。算是歷次考試中最盡心、最有策略的一次的備考。
終于,管理和實務都通過了。
耗時五年,終于可以拿證了。
NO.6/2020年/增項機電
我曾打趣他,大學本科才4年,畢業還能拿個全日制本科學歷和學位,可以到處去敲門。一建考試,年年學,年年考,考5年,拿到一個小本本,而且現在你還用不到它,值嗎?
D說,當有一件東西,你曾嘗試要得到它,但始終因為自己的不盡心不盡力,永遠近在咫尺卻摸不到的時候,你要得到的欲望會更加強烈。即使我哪一天離開這個行業了,只要一建還沒到手,也會繼續考下去,直到考過為止。做事有始有終,不想給自己留個遺憾的尾巴。
5年磨一建,成績滾動保留就是這樣,考不過,就總想考。不像勘察設計考試,一次考不過就是考不過,成績不保留,死心起來也容易。
現在,D打算繼續考一建其他專業,增項機電。
但愿他,在今后的備考過程中盡心盡力,不要再度把戰線拉長,一鼓作氣,順利通過。
PS.D同學的考證歷程,算不上勵志,但能堅持5年,也著實令人佩服。其實,關于一建考試,有一年考過的,也有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才能拿證的。學習能力占多大比例,不予評說。但業余備考,通過與否確實與方法、態度、執行力甚至運氣都有關系,缺一不可。而D一直不能通過考試,恐怕與方法和執行力有很大關系。
PPS.今天為止,我身邊的4個考證故事講完了。雖然無一與兼職高收入有關,但無一不是我身邊的真實榜樣。簡單記錄和分享而已,也希望他們的考證故事,對你有所幫助。
希望看到這些考證故事的小伙伴們,報名即通過!加油,好運!
上一篇: 重磅!此地宣布二建停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