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三戰,終不負所愿;三戰,不僅為了拿證。
這個話題之所以久未更新,是因為繼之前分享過幾次朋友的考證經驗后,被質疑是營銷號。筆者憤憤不平棄筆而去。如今想來,實屬小氣,不該不該。
其實更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筆者尚未拿下心儀許久的注冊動力工程師證書,自覺辯駁無力,滾去備考了。
如今,一年一度揭榜時,幾家歡樂幾家愁。有幸,筆者順利取證,感謝出題老師,感謝閱卷老師,感謝運氣,感謝自己。
因為備考,有幸結識更多志同道合之人,時隔數月,再啟公號,繼續分享考證故事(不是廣告!!!)。以下經驗貼以來自注動備考群一位自稱大齡少女的考友(30+,工程設計行業),行文以第一人稱記述。
這個號以后走什么路線,未知,看心情。
本人共參加過3次注動考試,分別是19/20/21,19案例未過、20知識未過、21最終通過(知識146,案例76)。
其實成績出來后的這幾天,各大機構的備考群、公眾號也發布了很多經驗貼。我不是一次性通過考試的幸運兒,也不是高分大神。關于備考技巧和方法論的經驗貼,大家可能看的很多了。今天,我想主要分享一些關于考試的感悟,關于失敗,關于堅持,關于理性。
關于失敗-致19年考試
眾所周知,動力是小眾專業,全國每年報名參加考試的人數也就3000人左右。哪怕通過率按20%考慮,一年也就能通過幾百人。
因為有相關工作經驗,也參加過注勘其他專業的考試,19年我摩拳擦掌報了名,想著高分考不了,通過應該不難吧。
然而,現實著實給了自己一記重拳。
回想19年的備考經歷,刷視頻、刷教材、刷規范、做真題,自覺該做的都做了,不算是自信滿滿吧,但還是不曾有太大擔心的。
而且你知道嗎,我是考前和考后都未曾有太大擔心,以至于出考場后直接把規范匯編那本書扔垃圾桶了。
彼時我并不知道,一同扔進垃圾桶的,還有我當年的的考試分數。
最終,本人以知識題158分、案例50分的成績敗北。當時只覺得,匯編在嘲笑我。
可能你認為我知識題分數比較高,案例成績有些奇怪。我當然也這樣認為。而且,那一年考試結果一發布,跟我有相同感覺的人不在少數。當時甚至有成績復查群,群里絕大多數都是案例成績跟自己估分相去甚遠的。
可是無論如何交流、探討、分析、嘗試,這些人也沒能把成績“扳回來”。真的,我們在通過考試的人眼中,怕是在意淫也不好說!
于我而言,19的成績不一定是否定,但一定是諷刺——諷刺我的自以為是。
這就是我失敗的經驗:你自認為該做的都做了,但結果不如人意。
關于堅持-致20年考試
19年失敗了,我還要繼續參加考試嗎?如果20年再出現19年類似的結果怎么辦?如果努力了還是拿不到證書怎么辦?一年又一年,我要堅持嗎?
要堅持!畢竟單位是會給錢的!
在金錢魅力的驅使下,20年春節結束后我便開啟了新一輪備考。
回顧19年備考經歷,雖然想不通自己案例10分到底丟在哪里,但就備考經歷而言,我承認自己存在不足,比如沒有準備詳細目錄,做題翻書時間過長;沒有準備充足的單行本規范,無法查詢相關規范的條文說明;備考期間,沒有做到張弛有度,往往是集中大量時間看書、做題,但緊接著就是集中大量時間休息,有的時候周一到周五每天看六七個小時,然而周末卻一點不看。
但與19年不同的是,20年下半年我在單位附近租了房子,每天能多擠出1個多小時看書,休息質量也好一些。由于工作變動,看書時間不如原來多了,但也基本能做到平均每天看書4-5小時。
這里要提一下,租房備考4個月,蛋殼跑路,至今押金未回。
這一年備考,我幾乎買齊了所有的單行本規范,打印裝訂了詳細目錄;這一年備考,因疫情影響,北京停考,我只能回河北參加考試;這一年備考,考友們都說,能參加考試,已是不幸中的大幸;這一年備考,我以為既然能順利參加考試,也會幸運到底。
然而,我又錯了。
上午知識題考完,懵了;下午知識題考完,繼續懵。我覺得自己備的是假考,看的是假書。
真的不想繼續第二天的考試了,想回家,想哭。可家里人安慰我,反正已經考一半了,去都去了,即便考砸了,見識下第二天的考題也不是損失。還告訴我,這次出來別扔書了。
于是我硬著頭皮去參加了案例考試。居然感覺比知識題簡單。
20年最終結果,知識題差3分未及格,案例題64分。預料之中,未通過考試。
說實話,這次考試經歷真正讓我見識了怎樣才叫“難”題。
機械的以歷年真題為基礎,刷教材、規范的備考套路,遠不足以應付20年考試。偏、難、怪、計算量大,是這年考題的準確描述。
經歷了19年的匪夷所思和20年的難出天際,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我只是想通過考試而已,我不是學渣,我沒有不努力,可總是無法通過考試,為什么?我感覺自信心,甚至自尊心受到了打擊!
已經連續備考兩年,幾乎沒有真正放松過,生活里也只有備考這一件重要的事。如果此時放棄,是不是就跟炒股一樣——股票跌了之后賣掉,是真正的虧損?
我不甘心。我要繼續參加21年考試!
關于理性——致21年考試
這一年,同樣在單位附近租了房子,還是教材、單行本規范、真題來回刷,同時更加留心那些教材里沒有圈圈畫畫的部分,以防考那些空白考點。
這一年,備考套路并未有實質性升級,只是失眠的夜晚、早醒的清晨,會打開臺燈繼續學習。
這一年,只管按部就班的學習,不再幻想如果通過考試會怎樣、不通過考試會怎樣。
這一年,會不定時的提醒自己:努力了不一定會有好結果,面面俱到了未必就可以所向披靡。
雖然自認為保持的是一顆“只管過程、不問結果”的心。但心態還是在考前半個月崩塌了。考前半個月的多次出差、考前一天的外出,都嚴重打亂了自己最后一段時間的復習計劃,心態也受到很大影響。加之19/20兩年失敗的影響,自我懷疑再次來襲。
我跟家人說不想去考試了,因為最后這段時間簡直太亂了,怕去了也會像19/20一樣鎩羽而歸,要不就算了吧。
家人只是笑呵呵的說:不去?萬一這次運氣好呢?去吧反正這次不出京,堅持一下。
那好吧,僥幸心理占上風,我走進了第三年注動考試的考場。
說實話,21年考完之后的感覺,像19年。這樣說,好像又在強調自己19年的自信。但真的是,21考題難度與19趨近,甚至更難一些,而且不像20年那樣讓人懷疑人生。
但因為經歷了19年的匪夷所思,21年已不敢再奢望自己能通過考試了,況且考前狀態也很糟糕。所以,考試結束后,便將書本束之高閣。關于過與不過,再考與不考,已不愿多想。這三年,為考試放棄了很多,關于生活和工作,失去了很多。我只想盡快回歸正常生活,能夠放松心情去跑步、聽音樂、下廚做飯、聚會,甚至發呆。
不承想,21年居然通過了考試——在做好不通過的心理準備后,是個意外的驚喜。
關于結果——致自己
三年備考,是重塑信念和心態的一個過程。
親身經歷告訴我,雖然不努力一定不會有回報,但努力也不一定會有回報,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永遠沒錯,勝不驕敗不餒。畢竟如果真的存在不公平,你也沒必要為自己的努力唏噓感嘆,認清現實就好。
親身經歷告訴我,如果沒有做到萬事俱備,東風來了也白來,二八原則是相對的,盡量把“八”放寬放大,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否則就不要埋怨題目太難太偏,不然你跟通過率之外的蕓蕓眾生有何區別?
親身經歷告訴我,堅持很重要,方法論很重要,但客觀規律一樣重要。同樣一條路,順風走的快,逆風走的慢。考試也一樣,目前為止大小年是客觀存在的,資質一般,不要硬剛小年,傷體力、費腦筋,還打擊自信心。
以上總結
可能有些許無奈、些許佛系,但我覺得更多是真正的理性吧。以后應該還會繼續參加其他專業的考試,或許會踐行這次總結。愿我自己,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今后一切順利。
下一篇: 證書掛靠初始注冊真的比轉注冊時間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