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單位,是一家大型綜合性能源企業下屬設計院,擁有包括設計、施工等在內的多項建筑行業資質,按理說擁有如此眾多的金字招牌,再加上單位也不缺各類人才,應該每年都能賺個盆滿缽滿才對,但奇怪的是,我們一個擁有800多在職員工的大院,結果每年營業額也才5個億左右,純利潤更慘,還不到5000萬。
就在我辭職那一年的年初,我們院來了一位牛人,此人自稱王總,之前是和我們同屬一個總公司的兄弟單位領導,在前單位也算位高權重,但是國企內部派系斗爭激烈,勝者為王敗者寇,在競爭一把手的時候敗下陣來,無奈只能出走我院,有一次中午吃飯,我坐在王總鄰桌,聽到他和我們大領導的談話中,有一句讓我印象深刻:“咱們院有這么多的資質可以利用,每年就算什么都不干也能躺賺5個億,你們之前都太保守了,抱著金雞不會下金蛋,你把這件事兒交給我去運作,我保證一年交給你1個億的純利潤!”
當時的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就是我一直都沒想明白為啥在我們看來一堆沒多大用的資質就能輕松躺賺5個億呢?要知道我們現在足足800人辛辛苦苦奮斗一年,也才凈賺不到5000萬,所以我一直以為王總就是個大忽悠!
但沒過多久王總就正式從大領導手里領了軍令狀,一個人都沒從院本部申請,就他自己帶著原來的幾個手下,以我們總院的名義成立了某某分院,然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干了好幾單大買賣,據說合同額達到了3個億左右,當然就憑他們那幾個人,各位猜也能猜出來他們的運營模式基本就是倒買倒賣了,事實也是如此,王總首先利用他之前積累的人脈資源和我們院的行業資質,去總公司拿項目,等項目到手了在轉包給能做的企業,他就中間吃差價,所以別看人家分院就幾個人,照樣干的風聲水起,完成了我們總院800人才能完成的任務。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啊,我們這才明白原來王總不是大忽悠,而是真的掌握了一套我們這些基層小兵所不理解的財富密碼!直到我離職之后的今天,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王總所謂我們總院地“抱著金雞不會下金蛋”的意思,答案就藏在我以前發的一篇文章中,如果你看到這里還沒有看明白的話,點開我這篇文章一看便知:企業資質掛靠VS個人證書掛靠:到底誰才是危害建筑市場的最大毒瘤?
當然我們總院領導的市場運作水平還是比我這個基層小兵不知道要高多少,自從嘗到了王總這種開分院模式的甜頭后,就瘋狂開啟了各地開分院的模式,也就是找那種在當地有資源有人脈的人做分院院長,然后利用總院的資質優勢助力其拿下當地的各種大型項目,然后再轉包給別的公司做,這樣我們總院就能以“技術入股”的名義,不花一分錢的成本就能遍地開分院,然后每年享受各地分院利潤分成,所以就在我離職那一年開始,我們總院就從以前每年穩定5個億的營業收入直接跨增到了每年15個億,凈利潤更是直接翻了十幾倍,著實大賺了一筆!
說實話,建筑行業能有這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這種“資質掛靠”也可以說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整體上這種模式給行業帶來的危害是遠遠大于其正面作用的,這完全違背了當初設置行業資質的初衷,變相的讓很多原本不具備行業資質的企業,以魚目混珠的方式進入了這個行業中參與競爭,而它們的加入也直接拉低了全行業的工程質量和從業人員水平,尤其是對于從業人員個體的沖擊更是明顯,就以設計院為例,十多年前設計師還是社會大眾眼中的香餑餑職業,但現在很多從業人員已經慘的連口湯都塊喝不上了,優質高校畢業生們也不再以土木類相關專業作為工作首選,從長遠來看,這無疑是斷了基建狂魔的根了......
上一篇: 喜訊:各省一建證書領取通知公布!
下一篇: 注冊監理師及建筑師報名時間截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