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才能平衡自己與別人的關系?
最高贊的回答來自于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干系。”
深以為然。
這世上,從來就不缺活給別人看的愚人,但卻少有為自己而活的智者。
愚人并非先天愚笨,只是被旁人挑剔的眼光,拔掉了所有靈性的刺;
智者也非天生聰慧,而是靠自己堅定的內心,生發出許多智慧的根。
人啊,最怕的就是活在別人的眼里。
要知道,活在別人眼里,就會“死”在別人嘴里。而世上最愚蠢的事,莫過于活給別人看。
1、活給別人看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這世上從來不缺活在別人眼里的人:
多少人,思想是別人的意見,生活是別人的模仿,情感是別人的引述。
又有多少人,在別人的嘴里喪失了自己的意志、丟掉了自己的靈魂,最后活成了別人用眼睛和嘴巴就能操縱的提線木偶。
他們乍一看或許皮相美麗,內心卻早已干涸無力;表面上也能活靈活現,精神卻終是死寂沉沉。
他們不知道,一個人用力活給別人看的樣子,最容易暴露ta格局不高的事實。
他們不明白,活在別人眼里,就會“死”在別人嘴里。
去年,我在舊物市場上碰到了許久未見的高中好友李麗。
多年未見,我急忙上前去打招呼。
沒想到,她見到我后神色慌張,全然沒有好友重逢的喜悅,寒暄幾句之后,就匆匆離開了。
離開的時候,還拎著三只香奈兒的包包。
我還在感慨歲月不復、情已不再時,就看到她發了一條朋友圈:
夏天到了,第一只包包也到了,不對,還有第二只、第三只。
配圖就是那三只香奈兒的手提包。
這條朋友圈下,昔日相熟的同學都夸她能力不錯、眼光絕佳,而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還是經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李麗曬各種各樣的包包。
直到最近,她發了一條“什么都是假的,唯有沒錢是真的。如果能重來一次,該多好!”的朋友圈,我才從別人那里得知:
原來,李麗其實只是一家公司的小職員,看公司里幾個富二代經常拎著奢侈品包包上下班,便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于是,為了讓別人看得起自己,她也買包,哪怕入不敷出、沒錢生活,哪怕借錢貸款、買二手貨。
聽到這兒,我不禁愕然。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櫥窗人”,大意是講:
有一種人,他們穿時尚衣服、吃檔次餐廳、開昂貴跑車都是為了給別人看;
他們的一切都是為了向別人展覽自己的品位、成就、格調和優越感。
可是最終,他們卻在這場華麗盛大的展覽中丟掉了自己,成為了一個中規中矩的看似完美的“櫥窗人”。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活給別人看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是啊,生而為人,若活在別人的眼里,就會“死”在別人的嘴里。而這,就是一個人最大的愚蠢。
2、世上最蠢的事情莫過于活給別人看
前段時間,抖音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
視頻中,一個女孩自白道:
“我用美瞳讓無神的眼睛發光,我用遮瑕遮蓋皮膚上該死的瑕疵。但我還是不完美,我討厭我的左右臉不對稱……”;
“他們說大眼睛好看,所以我討厭我的眼睛不夠大;他們說一白遮百丑,所以我討厭我的皮膚不夠白……”;
“我漸漸的越來越不喜歡我自己,我想變漂亮、想變完美。可到最后,鏡子里的那個女孩好像不太像我……”
是啊,太多的人,像這個女孩一樣,或許過得夠精致,但全無活力;或許活得很完美,但毫無特點。
化著精致的妝容、過著標配的人生,沒有熱愛、也沒有激情,一心活給別人看。
不知自己為何而生、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后活成了一個別人眼中的完美無瑕的瓷娃娃,一點生氣也沒有。
人到中年,一路跌跌撞撞走來,我見過太多被別人的眼光束縛住了的人。
他們肚子里可以沒有墨水,但學歷上一定要有985、211的標簽;
他們腦子里可以沒有干貨,但簡歷上一定要有一兩次創業、三五次成功的經歷。
我也見過太多一心一意只為活給別人看的人。
他們不一定要有愛情,但一定要有對象——因為愛情只是自己的軟肋,對象卻是別人眼中的剛需;
他們也不一定要有家,但是一定要有房子——因為家只是自己的可有可無,房子卻是別人眼中的不可或缺。
就這樣,他們在別人的眼光里,活成了偽幸福的囚徒。多么可悲。
曾有人問王爾德:“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王爾德答道:“太多人活得不像自己。”
一點沒錯。
因為世上最蠢的事情,莫過于活給別人看。
而高層次的人,往往都懂得:
不活在別人眼里,不“死”在別人嘴里,只活給自己看。活給自己看,才是人生中最頂級的風水。
3、人生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干系
作家坎伯說過:“為了幸福,你必須把‘別人怎么看我’這個問題丟在一邊。”
你若一心活給別人看,那哪怕世界再大,也沒有你的容身之處,因為時時皆有他人之目光。
你若選擇為自己而活,那就算力量再小,也有大放光彩的一天,因為處處都是自己的微光。
要知道,眼睛長在別人臉上,人生卻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高層次的人,都懂得:人生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干系。
歌手李健就是如此。
成名之后的李健也曾一度被各種宣傳、商演、活動裹挾著向前,活在粉絲的眼里、也活在記者的嘴里。
面對數不清的粉絲和記者,他突然就有點迷茫了:“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他一直沒想明白。直到2002年,他主動退出了“水木年華”。
而后在北京租了一個沒有暖氣的老四合院,春看繁花夏沐陽、秋拾落葉冬聽雪,和普通人一樣逛過街邊小攤、吃過巷中美食之后,他才明白:
原來,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只會失去自我;活在自己的期待里,才能守住己心。
從那以后,他便不再把自己當成萬眾矚目的明星、也不再活在粉絲和記者的眼里嘴里,而是為自己而活。
不買房、不應酬,和名利場保持著清醒的距離。
后來,回憶這段經歷時,他說:
“我不買房子,我一個房子都沒有。但是我喜歡彈鋼琴,我買很多吉他。我買吉他比我買房子更有愉悅感。”
突然想起曾經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問題:人,為什么要為自己而活?
有個高贊回答是:“為別人表演的人生,太空洞了;活給自己看,才叫活著。”
是啊,活給別人看,內心只能空無一物;為自己而活,靈魂才能豐盈不已。
高層次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
“情歌王子”王力宏開二手車、穿舊衣服,但他不在意這些,而是把時間留給音樂創作;
舞蹈演員李艷超,長相驚艷卻從不執著于打扮裝飾,一心專注于苦練舞蹈;
科學家顏寧,不愛拾掇打扮、不愛接受采訪,只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活;
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
為實現自我價值而活的人生,是一場朝圣的旅行。千萬別用別人的眼光,綁架住了自己的生活。
4、寫在最后
汪曾祺曾在《人間草木》中寫道: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梔子花說:“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人生在世,與其活在別人眼里、“死”在別人嘴里,不如就做一朵潔白通透的梔子花,開得粗粗大大、香得痛痛快快,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為自己而活。
畢竟,人生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干系。
往后余生,愿你不活在別人眼里、不“死”在別人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