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資質改革實時變化,建設領域再起波瀾。自7月1日起,60多項施工資質停辦,企業若不想與市場脫節,可根據自身情況,申請尚可辦理的專包資質,提高企業競爭力。建筑企業發展過程中,規模和質量是推動其實現高效發展,在建筑領域中越走越遠的關鍵因素。
一、建筑企業辦理建筑資質,采取經營管理模式
建筑市場秩序重新被設定,新建筑業企業資質等級重新劃分為甲、乙級。企業面對“常態”變化,需靈活適應,以不變應萬變。而能做到這一點,建筑企業的組織管理是非常關鍵的。如今企業設置二級組織,常遵循“區域化和專業化”方式。
1、區域化組織模式
面對建筑領域新形勢,建筑企業采取區域化組織管理模式,主動參與市場競爭是一種有效嘗試。根據國家政策指引,企業發展將趨向于新市場。“村鎮建設、危房改造、市政公用建設”等政策,引導建筑企業拓展周邊區域化發展。
建筑企業承包周邊區域的建設工程項目,需設置區域機構、子公司、項目部區域機構等。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性,建筑企業管理策略需因地制宜,適時根據市場動態調整發展戰略。這就要求區域化管理模式能夠發揮其價值,有效整合企業資源。
建議:自7月1日起,60多項施工資質停辦,還有32項施工三級資質仍能辦理,建筑企業可在新資質標準實施前,申請辦理或增項不同類型/等級的專包資質(尚可辦理),新資質實施后,企業實力將得到大幅提升,辦理的三級施工資質可換領對應的乙級資質證書,擴大經營范圍。以業務發展(承包各類工程項目)為主,設置區域機構為輔,合理授權,做好人力和信息資源共享。
2、專業化組織模式
企業適應建筑市場經營環境變化,突出經營重點,并建立與之匹配的組織結構。目前市場,市政、建筑、房建、裝飾裝修、機電等屬熱門行業,建筑企業可結合自身實力專注其中一項行業,辦理建筑資質并加強經營管理,培養和增強企業專業能力。
建議:建筑企業可通過兼并和收購具有專業優勢的小型建筑資質公司,以便快速進入市場,充分利用其資金、技術、人員等優勢立足。也可通過合資聯營的方式與專業領域強的建筑公司合作,彌補自身專業短板,積累經驗。
二、建筑資質與經營管理模式,企業應如何協調?
建筑企業規模和質量,可從區域和專業角度出發。中國建筑不斷在探索中尋求發展,結合住建部多次發布政策,建筑企業很難明確以“區域化”、“專業化”組織管理。建設工程項目難免會出現區域與專業交叉、競爭現狀。
建議:建筑企業可從全局出發,靈活定制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區域化、專業化統籌工作,有效利用建筑資質證書,承包工程項目,推動企業發展。不能將區域化、專業化作為兩個獨立個體看待,而是在促進企業發展的主體方向下,高效協調建筑施工項目區域、專業化發展,實現優勢互補。
上一篇: 新政策下,選擇建筑資質轉讓的優勢有哪些?
下一篇: 湖南靖州:為鄉村建設行動夯實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