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談怎么才能做好監理:
真正做好監理,其實事情是做不完的,除了幾乎了解施工的每一個細節,而且還要應付很多施工以外的事情,雖然監理不需要親自動手,但是絕對不能說監理輕松,首先事前控制,還沒施工就要了解施工將會是怎樣進行的,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提出意見,施工過程中還要事中控制,旁站、巡檢等等,事后還要檢查,材料、設備進場要檢查,抽樣,送檢等等。
組織驗收,組織驗收之前肯定要自己檢查,小的驗收在實踐中,自己認可就可以了,也不必要同時組織施工單位進行,施工單位有忙的各自忙去,我有忙的也忙自己的,最后共同在資料上確認就可以了。
地基驗槽、基礎驗收……等比較大一點的驗收就要更加精心準備。外單位挑出施工單位的問題同時也是在看監理的笑話。
很多事情要事前知道,事前預料到,首先要看出什么地方可能存在問題(理論+經驗很重要),可能存在什么風險,有針對性地檢查。
有些外部環境不好的工地,還要做斗爭,監理要控制住大局。實踐中,跟一線工人聊天的方法很有效,工人的技術水平如何,出現的問題有那些,項目部技術交底到底如何,是否有效,不要亂罵工人,實在不聽話的就跟施工員、項目經理說,寧可跟管理人員沖突也不要跟工人沖突(因為部分工人是否講理說不定,管理人員肯定不會亂來),看你的細心程度,可以掌握一線詳細的情報。
適當時,對舉手之勞的事情幫幫也不會有什么,比如澆筑混凝土時,板負筋要有專人負責,他干活太累休息一下,自己旁站時幫幫鉤一下也是可以的。工人師傅在架子上,一時需要地上的錘子什么的,幫忙遞上去是應該的。某些資料員對少數資料上的疑問,自己知道的,跟他說說也無妨。
簽證也是重要而“危險”的工作(通常乙方作弊,少數甲乙串通作弊),某工程人工挖孔樁成孔后,測量樁長,施工單位皮尺“精巧”地在某處少了1m,工程量總和誤差可達一百多米,而且工作環境(關系)有些不妙的苗頭,我們的一位監理工程師自己偷偷買了一把皮尺,在適當的時候巧妙地突然襲擊,施工單位在這件事情上完全“趴下”,沒人敢說情。
聽說另一工程,皮尺被煮過,變短了(聽說)。還有一些測量土石方時,塔尺會“聰明”地變化長度。某些材料、設備以次充好,半好半差……不是說所有的作弊,監考老師都能發現,但是至少常見作弊方法要有預見性,要在實踐中提高和積累自身反作弊的能力。
除了技術還要協調各方關系,施工方和業主的關系等等,還要審核很多資料,并且簽字,別以為簽字很威風,這是責任具體體現,有些人簽字目的不同,其它人不說,我檢查合格的,該簽字的就簽字,我拒絕合格的絕對都是因施工單位質量沒有達到要求的,沒有其它別的原因,進度款也是該簽的就簽,該扣的就扣,而且在規定的時間內書面說明理由。
說句不好聽的話,有些小問題不合規范的,我也常常放馬的,不是說忽視質量,干這行的都知道,有哪個工地完全按照規范的?比如磚砌體有少許平整度超規范,難道叫他拆掉?但是主控項目超規范絕要小心,該叫返工的堅決返工。
混凝土強度未達設計要求的不能放馬,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實在挽救不回來的就拆掉。這需要事中控制,澆筑的時候旁站抽查配合比情況(自拌),商品砼就省事多了。
我只拒簽(實際上是簽署不合格意見)過一次,因為施工單位報驗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回復,合格肯定不行,怎么辦,我只好寫出不合格意見。主要是那個施工單位實在太牛皮了,多次叫整改不聽話。平時我拒簽都是很少的,主要是要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并在必要的情況下威脅拒簽合格,這是很天經地義的。
具體很多操作細節是很多的,一本書都寫不完,監理=技術+經驗+正直+責任,做好監理總有忙不完的事情。記得我們總監多次在會上跟我們說:做監理,不要不把自己當人,也不要太把自己當人。還有一位監理工程師說:做監理不是他管你,而是你管他,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工作中的經驗也是慢慢積累和完善的。
這個工地吃虧,下個工地情況就會好多了,我們大老板(法人代表)說:監理就是程序
今天談談程序:
首先建議你從程序入手,熟悉規范,新接觸一個工地,第一件事就是躲在辦公室里看資料,看工程概況、看圖紙、看監理通知、看各種文件……。
按程序辦事,天大的事情都沒你的事,如果土地未征落實,開工令不簽收,空白交給我可以,即使簽了開工令也不蓋章,扣留在監理辦公室,絕對不返還施工單位,有什么糾紛追查起來,我可以說沒簽開工令,誰叫你們開工的?如果沒有什么事情,工作是要做,簽證數據留在自己的筆記本里,質量驗收資料不簽收,施工單位拿來后可以留在監理這里,大驗收需要外單位時,本來由監理組織的,可以叫施工單位或業主假“組織”,文字上是監理組織(不蓋章),實際由其它單位打電話聯系各方組織驗收。驗收會議上,有誰提到這個問題,監理可以在會議上亮出來,有程序上的事可以商量。
這是保護自己,最大限度地配合“違章”建筑的建設,這是變通、折中做法。首先,對業主有交代,工作我做了,你關系硬,有本事先施工后辦手續,我可以配合你,但是關鍵的文字資料我是要留一手的,是天經地義的,我們打工的收取的監理費屬于“辛苦費”性質,不可能跟你承擔法律風險。出問題當然由業主擔當,施工單位承擔墊資風險,監理甚至可以耍賴說還沒有進場,沒有任何關鍵資料顯示我對此開始監控違章建筑了。
如果你關系確實硬,什么時候手續完善后,可以從筆記本上補齊數據,或者數據當時填好,補簽字蓋章。
如果有些東西拿不是很明白的話,拿規范去,不合規范的就說不行,按程序辦事,其它的不管,說我傻,說我白癡都可以,但是你沒辦法,不合規范說不行,不簽字,耍賴一點的就是叫甲方代我簽字。
此事因為不符合規范我不同意合格,你認為合格的,你來簽字,要是甲方敢簽字也可以,補個資料,說我家里有事,請假,甲方批假同時同意暫時代替監理的工作并承擔驗收責任。要是甲方怕死不敢簽,那你自己怕死不允許我也怕死啊?
簽證程序,施工單位提出簽證要求,監理立即通知甲方,共同現場見證,同時共同簽認。通知甲方,如果小事甲方懶得去,可以變通,我和施工單位可以先去測量,得出的數據回辦公室后馬上要盯著甲方簽認,動作要快,文字上要特別注明“三方共同測量”。
簽認后就認為是共同測量,管你實際是否真的共同測量。如果甲方拒絕簽字,重新測量可以,但那要罵人的哦!當我猴子耍啊
那是工作關系不好的情況下的某些變通,讓步同時保護自己,通常甲方和監理沒有本質上的矛盾,除非甲乙雙方勾結,那要工作要小心,而且需要經驗老道的監理帶我,我也是在學習、積累中。請其它有經驗的工程師來談談經驗,交流看法。
另:樓主提到跟施工單位一起放線,在程序上來說,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大問題,我個人提倡這種做法,因為程序上是施工單位放線,報驗放線成果,監理復核,確認,同意下一步工序,但是樓主的做法可以是放線復核一起做,只要工作相對獨立,放線時立即復核,減少了工作環節,共同提高了勞動效率,對雙方都有利。
一般程序是施工完工,質檢員(大的項目經理參加)自檢,自檢合格后報監理,監理再組織驗收,樓主跟施工單位一起干活,直接了解施工過程,完工后直接可以確認,在工程量不大的情況下,這樣做也未嘗不可,甚至還很好。
請問是否有甲方的現場管理跟你爭權,架空你的情況出現?你又如何處理?
有過,涉及政府的就會有,我不過碰到的不多,因為主要由總監都給頂住了……
非政府工程就會好些,某些正規的開發商現場只是用眼鏡看,有問題就抓監理。
他們并不架空你的權力,相反,把權力壓給監理,由監理唱黑臉,一般來說甲方給夠相關款項就是最大的,幾乎說一不二(合理要求),施工單位有什么問題就抓監理,他們眼里把監理當成“施工單位”的一部分。
他們駐扎的工地代表只用眼睛看和用嘴問,除特殊情況需外,不會干預已經委托給監理的正常工作,他們把工地現場情報反饋給甲方總部的決策人員,這樣他們可以節約管理人員,把繁重的工作任務和責任全部推給監理,同時可以控制著戰略動向。
這種開發商是精明的。我認為雖然監理很累,有時還受氣,不過這是天經地義的,這種模式是請監理的目的。
如果我當甲方,我也這么做。比如外架應該使用鋼管架的,施工單位使用了竹腳手架,我就抓監理來問,這是這么回事,中間的事情我不管,我只看到規范的腳手架搭好,你監理采取什么措施不管,預算是鋼管架的,錢按合同給了,甲方要求就要達到,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此時作為監理人員,該下監理通知的就下監理通知,不整改的再下一次,并威脅下停工令,這是天經地義的。
監理不是施工的實際實施者,如果施工單位一意孤行(絕對是少見的極品)的話,監理不可能幫施工單位去做,那也好辦,和甲方商量,下停工令,然后在辦公室吹空調、睡覺、聊天,等施工單位的回復,什么時候接到復工申請什么時候才到現場復查,有本事就毫著吧,監理不是資本家,監理沒有任何資本風險。
施工單位繼續野蠻施工關我屁事,看到也不會理,監理不是暴力機關,不會取締你,也不會罰你多少款,也沒有資格降你的資質,期間出任何安全事故幾死幾傷都與我監理無關,停工令是監理的免死金牌。
并且拒絕承認停工令以后的工程量,都停工了還檢查什么啊,誰知道你耍什么魔術把高樓建起來的啊?有本事你不要監理做完去。
此時甲方抓監理已經抓不了了。甲方承擔投資風險,承擔乙方違約風險,施工方如果這樣做,同樣非常有風險,就看你的后臺關系,有本事擺平甲方嗎?
最壞的打算就是,最后演變成甲乙勾結。監理無所謂,監理賺的是辛苦費,有本事你叫甲方終止監理合同,換監理單位,這是你的本事,監理絕對不會在停工令之后的任何資料上簽字蓋章,終止監理合同的協議上要講清楚責任,同時合同約定的監理費是少不了的,監理不會放棄此項主張。
給完監理費立即拍屁股走人,走得瀟灑,多消遙。堂堂中標單位為什么換?是誰都要問一句,主體結構驗收,竣工驗收有本事你搞定質監站我也無所謂了,你有本事搞定竣工備案機關我同樣也無所謂。
這是弄到僵局的設想,實際工作尚未發生,至少我尚未碰到,同時也是斗爭中一種心里戰,監理的防御威懾,威脅進入僵局。
大家都知道,陷入僵局對誰都不好,特別是施工單位,即使關系后臺特別硬的也要畏懼三分,大家出來干活是為了賺錢,沒有那個神經病誰會跟孔方兄有仇啊。
進入僵局不算本事,監理重要的要有組織協調能力,理順各種復雜的關系,監理監理,就要“理”。組織開會,正確處理各方關系,經驗地、有預見性地處理問題,處理問題多了,碰到問題之后,無外呼就怎樣怎樣解決,怎樣解決各方都滿意,監理就像工地的消防隊長一樣。
說道甲方架空監理權力,我雖然碰到過不多,即使碰到的也由總監頂過去,我是旁觀。架空監理權力無外呼就是違規放行某某事件,小問題看情況酌情處理,在此只談稍大點的問題。處理一般來說是這樣:
1、首先,跟違規放行的甲方具體人談(私下),說,這樣怎樣怎樣不行哦,會發生(可能發生)什么樣的后果,(技術型友好談話),這是顯示監理技術及風度的時候。如果甲方接受,ok,卡!
2、其次,跟甲方另一具體人談,重復第1點,通常甲方內部人員比我去說服更具有優勢,如果甲方接受,ok,卡!
3、現場人員行不通,報告總監,由總監跟甲方領導嚴肅交涉。當然總監水平一般來說比普通監理要好,兩方領導交涉,一般都能達成一致意見,ok,卡!
4、如果總體上甲方、監理的工作關系不太融洽,那要小心了,一般先派監理員和甲方現場代表爭論(或是吵架)某技術性問題,然后引發由總監主持召開會議,會議上公開明確表態各方意見(必要時邀請設計、質監等相關部門人員列席會議),簽發會議紀要,這種情況是斗爭比較激烈的,通常理虧方會屈服,鬧到這一步,屈服是明智的選擇。ok,卡!
5、威脅讓違規放行者簽署書面放行意見,當然由監理擬稿(給監理擬稿你不死啊?),要甲方簽字并蓋法人章(這招惡毒,且無奈)。這招是翻臉后用的,不要整天拿出來用。
6、進入僵局。
總之,重在協調,先禮后兵,努力避免進入僵局。
本人啰嗦幾句:本人做監理有幾年了,作為一個合格的監理工程師,首先要有監理行業的職業道德.顏云:欲做事,先做人.
其次要,放下監理的架子.能者為師.第三,不要試圖作一個完美的人,因為上帝都無法造一個他舉不動的石頭。
特別:欲做事,先做人
“不要把自己不當人,也不要把自己太當人。”
我在工地很尊重人,不管甲方還是施工方,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一線工人。有什么問題他們也找我商量,解決得了的,現場直接處理,處理不了的報告總監。
雖然做監理需要廣泛的知識面,但是也不要試圖做個完美的人,只要你當過監理就知道了,土建本身就需要有很多知識點,水電也許可以推給水電監理,但是,說些其它的
預算
不是說一定要達到職業造價師級別,起碼要懂得一半,簽證如何留數據才能作為結算依據,應該注意那些問題,遇到爭議如何調解,如何給出臨時決定,雖然是臨時的,但是也不能沒普。
試驗
不是說當專業的試驗人員,但是起碼要懂一半,回彈、挖心、鋼筋保護層、撓度檢測、沉降觀測、大小應變等等……
材料
雖然不是做到材料員那樣的細節,但是材料組織要起碼要掌握戰略,
進場要見證抽檢等等……
法律
雖然不是要求達到職業律師的級別,但是通常工地上的事物,處理爭議糾紛需要用一些常用法律,起碼要懂得一些法律原理 ……
快畢業的時候一門心思想干施工,覺得能學到東西.現在到了施工單位,老板讓干資料,郁悶.現在覺得干監理也不錯,多去現場學學,考個監理工程師,有實踐經驗,再往上爬,干總監代表,接著干總監,比干項目經理還省心
請考慮一句話:工做得好不如資料做得好。
資料是工程的身份證,其實里面有不少學問,接觸一個新工地,頭幾天就是老老實實坐在辦公室看資料。
比如驗收的時候,有爭議的時候,需要協調某事的時候,形成的會議紀要,自己是整理會議紀要的,說句不好聽的,寫什么都由我決定,我做得不好的,做不到位的,老子就輕描淡寫,甚至不寫,別人的問題就認真寫(注意:不要夸大其詞,會議紀要是要簽發存檔的,這個很重要),把自己的主張,觀點表達進去,問,誰有這種機會?
你在會上強,吵翻天,最后,我對你的觀點提一提,有就行了,如果我的觀點是贊同你的,那你命好,如果我的觀點是反對你的,我有機會詳細陳述理由,你在那個地方,如何做得不對……。
最后簽發,各吵架的單位各持一份,我沒有歪曲事實,我的確是把各方意見,觀點記錄進入紀要里了,但是效果怎樣不用說。
在會議紀要上,反方沒有機會和我爭論,反方觀點我如實陳述,僅此而已,然后我如何反攻,你就控制不了,不管你在會上是如何震天吼。所以不要把監理整理會議紀要的機會當成負擔。
從資料員做起也不失為一個好起點。
施工單位資料員和監理單位資料員差不多,只是工作重點稍有不同。
下面談談施工單位資料員
資料員要懂得工程的全過程,甚至某些做得好的資料員比某些管理人員還了解工地。
比如材料進場,供貨商是誰,進了多少,進場都復檢了嗎?資料呢?這分工作是資料員和材料員一起干的。
比如驗收,現在工程做到哪里了?各層次驗收情況如何?這是資料員和施工員、質檢員一起干的。
比如合同,誰干什么工種,工價如何談,合同細節雖然是項目經理跟小包工頭談,但是資料員參與合同的框架的草擬和打印、存檔。
進度計劃、工程量報審,進度款問題,雖然財務有專人掌管,但資料員也是了解里面很多信息的。
試驗,比如做了什么試驗,雖然資料員可以不直接參與,但是試驗價格、試驗時間、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資料員都了解。
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方案,雖然理論上說是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施工員編制,但是資料員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甚至某些工地,完全是資料員的事。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