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世智
大批量引進掛職干部,是我省打破常規尋求人才支撐的一種嘗試,也是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的一次深化改革。實踐出真知,只有身入其中,才更能清晰地看到其中的長處和短板。
且看各方從多種視角對我省這一舉措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功成不必在我
掛職干部的意見和建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由外向內看“掛職”的視角。
來自中國銀行廈門分行的陳小琳認為,在我省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資金是瓶頸,人才是關鍵,隨著我省掛職干部引進力度加大,人才的支撐作用會越來越明顯。為更好地發揮掛職干部的作用,她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必須要有一個常態化的長效機制,能夠讓每一位掛職干部樹立起“功成不必在我,但須薪火相傳”的思考,一任接著一任干,發揮出最大的人才效能。第二,本土干部是推動地方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部門應創造一些條件,讓掛職干部成為培養甘肅金融人才的星星之火,授人以漁。第三,承認人才的價值貢獻要有一個市場化的導向,除了內心的認同之外,還得有其他一些認同,比如成長環境、價值的再增值和才能的再提高。掛職干部掛職結束回到原單位,將面臨著一個“再就業”的問題,我省應創造條件拓展其今后的職業發展空間和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掛職。
在此之前,在省委組織部組織的有關座談會上,掛職干部也建議,為進一步調動發揮好掛職干部的專業優勢,希望通過吸引掛職干部參與相關政策研究、為省直和地方相關領導講授最新政策和前沿動態等方式,促進自身與甘肅發展深度融合,提升甘肅各級領導干部的金融、科技意識和捕捉政策機遇的能力。同時,希望組織搭建平臺,建立新老掛職干部的溝通聯絡機制,及時吸收借鑒以往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增強新一批掛職干部工作的延續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結合戰略引人才
我省的干部,更多的是由內往外看“掛職”。
省電投組織部部長左冬梅認為,對企業來說,“人力資源”就是把當前實際與企業發展戰略結合之后需要的人才資源。因此,結合企業的需求,當前我省引進干部掛職的舉措還應超前考慮并完善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立相應的機制,加大軟性引進人才的力度,能夠讓掛職干部掛職期滿后仍能為甘肅發展貢獻力量,不要把“掛職”止于掛職期滿的那一天,普遍建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觀念。二是,加大新甘肅的對外宣傳力度,讓人們了解現在的甘肅是一個建功立業、讓人熱血沸騰的人生舞臺,而不是傳說中“騎著駱駝上班”的地方。三是,充分發揮企業作為用人主體的作用,積極組織企業以組團的方式去招聘與其相匹配的成長性人才,同時創造條件也讓我省企業的人才“走出去”,到發達地區掛職,學習和復制對方的經驗。
第二批掛職干部中,有我省首批引進的20名科技干部,來自中科院青海分院的師生波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科技干部的優勢在于科研,但在掛職中發揮作用還存在著很多困難,建議我省探索和建立更加靈活的掛職機制,讓掛職干部在原單位的科研工作不陷入停頓,也能在掛職單位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省治沙研究院副院長馬劍平表示,我省引進科技干部掛職的意圖,是請“國家隊”來指導“地方隊”,建議有關部門根據掛職干部的研究方向和省內實際設立相應的研究項目,以“國家隊”帶“地方隊”的形式,在為“地方隊”培訓和鍛煉人才的同時,補齊我省發展中面臨的一些科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