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5年一級建造師考試還有整整兩個月,不少備考者已經陸續進入緊張的沖刺階段。然而對于一些初學者來說,備考難度依舊不小。尤其是在鐵路實務這種小眾專業,缺乏系統性教學資源和知名講師,學習門檻較高。
一位從業者分享了他的備考經歷。他表示自己剛開始復習鐵路專業實務,但因為此前已考取過機電、公路和礦業三個一建專業,所以復習壓力相對較小。鐵路專業內容本身就是多個專業的交叉融合,有一定基礎后,上手并不算太困難。
他曾在過去僅用21天時間通過一級機電考試,雖然不少人質疑他夸大其詞,但早在2023年8月的個人公眾號中就記錄了全過程。彼時他正忙于項目驗收和勞動仲裁,復習時間極為緊張,能通過考試既靠基礎也帶著一些運氣成分。
目前來看,一級建造師市場行情持續低迷。以房建為例,證書年掛價格僅為1.3萬元左右;水利專業掛證年價約為4萬;機電則在3萬元出頭;市政和公路的需求更少,價格也更低。
有從業者指出,許多證書持有者在低行情下選擇觀望,抱著“不掛白不掛,大不了墊桌角”的態度。但一旦錯過時機,往往會陷入被動。比如群里有位從事水利專業的同行,在年初錯過了6萬/年的掛證機會,至今四個多月過去,證書仍無人接手,眼看價格越跌越低,已經開始后悔不已。
相比之下,這位從業者早在3月中旬就將證書掛出半年。他強調,半年期不會影響職業軌跡,還能趕上10月的下半年掛證需求。這種預判和執行力,恰恰體現了經驗的重要性。他認為,當前市場信息不對稱,許多人因為恐懼和誤解,錯失機會,甚至懷疑別人的好意,這種心態才是真正的“致命傷”。
除了一建行情疲軟,二建市場也傳來不利消息。隨著各省二建成績陸續公布,不少考生反饋市場反響不佳。尤其是山西地區,從業者透露,礦業專業幾乎無人問津,水利、公路、市政、機電等專業價格全面下跌,企業需求大幅收縮。
一些人將價格下跌歸咎于所謂“黑中介”或“行業內黑幕”,卻從未去探究市場背后的變化邏輯。建筑行業本身正在經歷一輪深度洗牌。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項目銳減,資質成本居高不下——除了要付出高額的人員費用,還需聘請中級職稱、技術負責人、建造師等,稍有疏忽便面臨被暫停資質的風險。與其繼續硬撐,不如主動退出,這也是許多企業注銷資質的根本原因。
以河南為例,當地已全面啟動建筑企業資質動態核查。一旦企業人員配置不達標,就會被列入紅名單,限制投標和承攬項目,對企業而言無異于“判死刑”。
在這種背景下,企業面前只有兩條路:
1、徹底放棄資質,退出市場;
2、繼續投入人力、物力茍延殘喘,寄希望于政策回暖。
但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正在嘗試將資質掛靠至大型央企或國企旗下,通過支付管理費換取資質使用權。這種模式在江浙滬尤為常見,中標項目需要建造師出面答辯時出場,不需要時在家待命,不必要的開支一分不花,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查掛證”與“動態核查”,本質上是一體兩面:前者從供給側清理市場虛假人員,后者從需求側強化資質剛性要求。這種雙向出清,是維持建筑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
雖然目前行情下滑,建造師證書的價格不再像過去那么耀眼,但只要資質制度仍在運行,建造師就依舊具有價值,區別只是價格的高低和需求的冷熱而已。
此外,還有不少人反饋,證書注冊成功后企業拖延支付掛證費用,甚至拒絕注銷。這種現象在當前經濟壓力下并不罕見,從業者提醒大家應提早約定好付款條款,簽訂規范協議,以免產生糾紛。
行業在變,政策在調,市場在卷。從業者只有理性判斷、謹慎決策,才能在動蕩中穩住陣腳。建造師考試依舊是很多人實現“職業轉型”或“增收副業”的方式,但盲目跟風、幻想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
行業的未來如何,沒有人能給出確定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資質制度一天不廢,建造師一天就有市場;只不過,真正能在這場混戰中生存下來的,是那些有眼光、有行動力,愿意與時俱進的人。
如對掛證注冊、資質審核或市場行情存在疑問,建議多與專業人士溝通,避免因信息差而走彎路。用理性武裝頭腦,用專業贏得機會,才是立足建筑行業的正道。
上一篇: 注冊咨詢師掛靠平臺哪個最靠譜?
下一篇: 雅魯藏布江項目開啟,水利一建需求大增